全佛文化

商品介紹 PRODUCT LIST
佛家輪迴理論–上
商品編號:10100930
優惠價:$324 原價:$360
作       者李潤生            系列集數李潤生作品系列 1
出  版  社全佛文化              出版日期:2000年2月
語       言:繁體中文               規       格:平裝 / 15 x 21 cm
ISBN 9789578254671
內容簡介
本書係從「輪迴主體」和「感果功能」兩個核心,討論佛家諸派「輪迴理論」的發展過程,並且收錄大量相關文獻,加以連珠串解、科判分析,使讀者對此議題獲致更為清晰的理解。
「輪迴」是佛教最基本的觀念之一。本書主要是為解決「眾生是如何輪迴的」這個問題而作闡述,詳述業感流轉及三世因果輪迴理論,讀者詳閱本書時,必可對業果輪迴的理解更為徹底通達。
佛法有異於一般倫理哲學的地方,在於它不單提出了一套道德行為的標準,如五戒、十善之類。因這種行為的標準極其量不過與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相若。更重要的是佛法提出了應遵守這些道德標準的依據,這亦不是空談性善或性惡,而是具體提出業感流轉、三世因果的輪迴理論。由於善惡不同的行為會招致苦樂不同的異熟果報,因此善的行為應受鼓勵,而惡的行為應加抑制。透過對輪迴現象的認識,這種善惡行為的抉擇,才能有更穩固的基礎,而不是奠基於空泛的道德觀念之上。
對佛法中業果輪迴原理的認知,我們可透過現量(直接的觀察與體認)與比量(邏輯推理)獲得。但世俗現量與比量的認知,只能夠覺察這種原理的高度可能性。對輪迴現象的透視,從宗教角度而言,只有透過聖者的定中現量,以「宿命通」才能獲知。一般世俗的認知,則只能基於宇宙自然現象循環不息的規律的觀察,(如現代生物學、地質學、氣象學上皆有循環的說法)而認可有情輪迴現象的高度可能性;而在比量方面,亦可從因果相續不斷的原理,認知輪迴觀念的理論根據。不過,今日對佛法中輪迴觀念已有更明顯而強有力的的佐證,這就是現代科學家對人類輪迴現象研究的初步成果。其中以美國維珍利亞大學超常心理學系的史雲遜教授(Professor lan Stevenson)的研究工作,最享盛譽。史雲遜教授在印度及斯里蘭卡等地區進行多年的研究,蒐集了不少人類再生的例證,正可作為我們理解佛家業果輪迴觀念的參考。
但佛家業果輪迴理論較現代科學家研究有更深入的意義,那就是它不單提出這種輪迴現象存在的事實,更建立修行解脫這種現象的理論依據。由於有情種下染污的業種子,所以會生死流轉;亦由於行者熏習歷劫修行的清淨業種子,才能解脫生死輪迴,同時亦能幫助其他有情超脫輪迴。而「業」的觀念,可追溯至梵書時代末葉以至奧義書時代的古印度文化。但佛家業論有異於古印度業論的地方,則在於與它的無我論緊密相連,這即是無我而有業果的獨特理論。這與古印度的業力思想以常我論為基礎,大異其趣。這種無我而有業果的思想,在重視實踐多於理論的原始佛教時代,並未引起太大的疑難與學者深入的研究。但在重視思辯的部派佛教時代卻掀起熱烈的討論。各部派為了會通無我而有業果的思想,均競立新說,以圖疏解。這些努力雖未能成功,但卻為後來世親的《大乘成業論》的撰述開闢了道路。
《成業論》的作者世親就是《俱舍論》的作者及建立唯識學的宗師,但在世親以後的印度佛教,並未有人為這書作疏釋或撰述研究的專書。而漢土唯識一系學者中研究這書的亦極少。據傳唐賢中文備曾著有《大乘成業論疏》、太賢則著有《大乘成業論古跡記》,但都已不存。近代中國佛教復興後,研究唯識的風氣雖盛,但亦未有人對《成業論》作專門的研究。反觀古代日本佛教學者中研究《成業論》的作品則仍有留存,這就是現存漢文系典籍中《成業論》唯一的註疏--《大乘成業論文林鈔》二卷。而近代日本學者中向田永靜、山口益、舟橋一哉、佐藤密雄等研究《成業論》的則連翩踵武。近代中國佛教學者中對世親業論的重視,可說是由學長李潤生先生開啟的。李潤生學長多年前在《法相學會集刊》第一輯中發表〈佛家業論辨析〉一文,開始引起了香港佛教學者對《成業論》的關注。筆者於八○年代追隨業師羅時憲先生修讀能仁哲學研究所哲學碩士課程,撰寫的畢業論文--〈大乘成業論之研究〉,即頗受李潤生學長上述文章的啟發。其後,筆者的畢業論文亦被收錄在李潤生學長擔當編輯委員會成員的《佛家經論導讀叢書》中。
李潤生先生是 羅時憲先生門下弟子中我最推崇的一位學長,這不單是由於他對佛家哲學、中國傳統的哲學、文學以至西方哲學均有湛深的學養,更重要的是他的洵洵儒者之風、尊師重道的德操令人折服。李先生歷任香港葛量洪師範學院及羅富國師範學院資深講師,其講授重點為中國語文教育,包括中國的聲韻學、文字學及文學,作育英材無數。為學則先後師事當代大儒唐君毅先生及佛學宗師羅時憲先生,對儒佛二家的哲學,最能融會貫通。李潤生學長與羅時憲先生的因緣最深,自聯合書院時代開始,追隨羅先生研習佛學超過三十年。羅先生在香港創立法相學會,是香港佛學團體中培育最多優秀學者的機構,在後期至今的會務發展中,李潤生學長對羅先生的襄助最大。羅公往生後,潤生學長亦於翌年(九四年)退休,繼承恩師的遺志,往來北美、香港之間,講學不輟。同時專志著述,為《佛家經論導讀叢書》撰寫《唯識三十頌》、《二十唯識論》、《因明入正理論》、《中論》等導讀,亦肩負整理出版《羅時憲先生全集》的重任。
《大乘成業論疏釋》一書是李潤生學長在上述講學與編纂的繁重工作中,抽空整理成篇的,今輯入《佛家輪迴理論》而成〈典疏篇〉,因為該書分通釋與典疏兩部分。〈通釋篇〉是為便利初學,對佛家業論發展的歷程,作出條分理析,其中包括古印度文化中「業」的觀念,以至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中觀學派、瑜伽學派業論的闡明。〈典疏篇〉則是對《成業論》現存唯一的漢文註釋--《大乘成業論文林鈔》,以現代方法加以進一步詮釋。疏鈔中原來廣引《婆沙》、《俱舍》、《瑜伽》、《唯識述記》等書為《成業論》作釋,但科判與徵引均稍欠清晰,造成後人閱讀研究的障礙。但現在經潤生學長加以整理詮釋後,科判更為清晰,大小乘經論的出處亦得以明顯,將為藉《文林鈔》而欲直探世親《成業論》原文奧義的學者提供莫大方便,從而使世親《成業論》的義理更為佛教界所重視。近代中國佛教界對世親《成業論》的重視是由李潤生先生〈佛家業論辨析〉開啟的,亦將由潤生學長《大乘成業論疏釋》一書集其大成。筆者謹此祝願這部著作的流通,能使佛法中業果輪迴理論的崇高價值更為世人所認知,亦使佛法對現代精神文明的建設更放異采。
                    後學
                    王聯章 謹識
目錄
  佛家輪迴理論【上冊】
  大乘成業論疏釋序
  第一部:通釋篇
  佛家業論發展歷程
   第一章
   佛家業論的思想淵源
    一、印度傳統對生死的看法
    二、奧義書中談輪迴的問題
    三、印度傳統中的輪迴理論
   第二章
   原始佛學的業感緣起說
    一、對印度傳統輪迴理論的繼承
    二、對生命個體的反省
    三、原始業感緣起說的困難
   第三章
   部派佛學對業論的諍議
    一、概說
    二、犢子部對輪迴主體的解說
    三、其他派系對輪迴主體的構想
    四、說一切有部無表色的建立
    五、經量部種子熏習說的施設
    六、部派佛學業感緣起的困難
   第四章
   中觀學派的業論思想
    一、對說一切有部業論的辨破
    二、對正量部業論的辨破
    三、對經量部業論的辨破
    四、本宗對業感的看法
    五、本宗業論的困難
   第五章
   瑜伽學派輪迴理論的完成
    一、概說
    二、對說一切有部業論的批判
    三、對正量部業論的批判
    四、對經量部業論的批判
    五、對輪迴主體的建立
    六、對作業及感果功能的建立
    七、本宗業論的成就
  第二部:典疏篇
  大乘成業論疏釋
   甲一、述論大意
   甲二、解釋題目(分三)
    乙一、釋經名
    乙二、釋作者
    乙三、釋譯者
   甲三、隨文解釋(分二)
    乙一、正宗分(分二)
     丙一、正明三業(分三)
      丁一、標所成業
      丁二、廣明(分二)
       戊一、廣明餘部(分二)
        己一、別破三宗(分三)
         庚一、破有部(分三)
          辛一、敘宗(分五)
           壬一、總出業體
           壬二、別出身表業體(分二)
            癸一、徵詰
            癸二、通難(分二)
             子一、通身所造難(分二)
              丑一、設難
              丑二、辨通
             子二、通心等所生難(分二)
              丑一、設難
              丑二、辨通
           壬三、辨表名(分二)
            癸一、徵詰
            癸二、闡釋
           壬四、顯形色體
           壬五、辨攝處
          辛二、廣破(分二)
           壬一、正破(分三)
            癸一、定文
            癸二、有部反徵
            癸三、顯失(分三)
             子一、如顯色失
             子二、極微別失
             子三、一物遍一切失(分四)
              丑一、正難
              丑二、反顯非一
              丑三、違自宗失
              丑四、同外失
           壬二、述論自義(分二)
            癸一、述自破他
            癸二、闡釋外難(分三)
             子一、有部詰難
             子二、論主反難
             子三、論主通釋
          辛三、總結
         庚二、破正量部(分三)
          辛一、敘宗(分二)
           壬一、正敘
           壬二、徵釋(分四)
            癸一、簡脣等
            癸二、行動徵釋
            癸三、攝在徵釋
            癸四、轉至餘方徵釋
          辛二、斥破(分二)
           壬一、正斥(分三)
            癸一、顯非理
            癸二、反顯失
            癸三、審察(分五)
             子一、正9
             子二、牒救
             子三、斥非
             子四、牒計
             子五、破計
           壬二、論主述自(分二)
            癸一、正明
            癸二、通外難(分十七)
             子一、彼反難
             子二、論主通
             子三、顯彼失
             子四、論主詰
             子五、論主自義
             子六、通外難
             子七、更破滅因
             子八、牒彼救
             子九、斥破
             子十、論主難
             子十一、外難
             子十二、論主答
             子十三、外反問
             子十四、論主答
             子十五、有人反詰
             子十六、論主斥
             子十七、結
          辛三、總結
         庚三、破譬喻者(分三)
          辛一、敘宗(分三)
           壬一、標宗
           壬二、出業體
           壬三、明攝處
          辛二、破計(分二)
           壬一、正破(分二)
            癸一、論主難(分三)
             子一、不可名表難
             子二、不可實有難
             子三、餘方別起難
            癸二、牒計破(分二)
             子一、牒計
             子二、破執(分六)
              丑一、風界破(分五)
               寅一、出非
               寅二、例同外風破
               寅三、正義
               寅四、結非
               寅五、反徵
              丑二、觸處破(分二)
               寅一、難破
               寅二、反徵
              丑三、香等破(分二)
               寅一、破非表
               寅二、破非善等
              丑四、破外轉計(分三)
               寅一、敘彼轉計
               寅二、破心所生
               寅三、破善不善
              丑五、外救
              丑六、縱破
           壬二、述自遮外(分三)
            癸一、遮別法
         癸二、遮表名
               癸三、遮善不善
          辛三、總結
  作者簡介
購物說明
商品示意圖僅供參考,請以實際供貨商品為準!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
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有聲出版品及食品,因性質特殊,一經拆封,即不接受退貨。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試閱/試聽
第一部 通釋篇

第一章佛家業論的思想淵源

一、印度傳統對生死的看法
佛家思想是印度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談佛家輪迴理論(亦名「業論」),是離不開印度的傳統文化的,而佛家輪迴思想,是植根於印度人對生死的傳統觀念,再經過修訂變化,慢慢發展而建立出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
所有人類(嚴格一點來說,所有的生物)都具有一種共通特性,那就是希望與尋求生命的延續。人類比其他生物優勝,其生命延續的方式也可有多種。舉其大者,或有其三:
一者、類的生命之延續:人生百歲,其實也如曇花的一現,個人的軀體沒法於世間永恒長住,但卻可以通過族類的繁衍而得以無間地延續下去。中國人所主張的傳宗接代,如《孟子趙岐註》所謂「不娶無子,絕先祖祀」,被視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便是這個道理。現代人運用一切可行的
方法,以保護各種瀕臨絕種的稀有動植物,使其得以延續下去,只不過是這種「類的生命之延續」思想的擴充。
二者、精神生命的延續:人類之所以能繼往開來,累積文化成果,端賴精神生命有所延續。由此而希臘的科學、羅馬的法治、法蘭西的自由民主、印度與希伯來的宗教,乃至中國儒家贊化天地的精神,才得以薪盡火傳,為今天我們所能受用。
三者、個體生命的延續:這是宗教所要單獨面對的問題。人類除了要求有類的延續及精神的延續之外,無不從現在生命作思惟的起點,向上探索現實生命究竟從何而來,向下推究這個現實生命將如何而去,而於探索與推究的歷程中,肯定堅信這個體生命不局限於生理軀體,而是超越此七尺之軀,有其相續不斷的存在。至於此個體生命如何生死相續,則不同宗教各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而構成了不同宗教派別的各別思想形態與宗教理論結構。
相關商品
佛家輪迴理論–下
NT$ 390
NT$ 390
唯識、因明、禪偈的深層探究–上
NT$ 350
NT$ 315
唯識、因明、禪偈的深層探究–下
NT$ 390
NT$ 351
生活中的佛法–山齋絮語
NT$ 390
NT$ 351
百論析義–了解中觀哲學、空性無我的重要著作–上
NT$ 450
NT$ 405
百論析義–了解中觀哲學、空性無我的重要著作–下
NT$ 480
NT$ 432
回商品列表
CLOSE

購物車 (0)

TOTAL:$0
無購物資料
庫存狀態文字
會員登入
更新驗證碼
忘記密碼?
立即結帳

為簡化流程,第一次購物您不需要加入會員就可以直接進行購物。完成訂購後,系統將自動將您升級為會員。

會員個資權益條款/會員服務條款

 

歡迎您加入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網路書店的會員(以下簡稱全佛文化),增進會員的福祉及保護個人隱私是我們最重要的經營理念。以下的條款請您耐心閱讀,以便能夠確實保障您的權益。

 

一、個人資料權益保護告知事項

由於「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在取得您的個人資料時,需告知下列相關事項並得到同意。

(一)取得之目的﹕為了用來記錄客戶的個人訂單以及配送商品的用途、最新特惠訊息及提供會員個人化之推薦服務。

(二)取得之內容﹕姓名、聯絡方式......等,詳如會員資料表。

(三)運用個人資料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1. 期間、方式:提供個人資料後,以電腦或其他方式持續給與關懷與服務。

2. 對象、地區: 全佛文化、與全佛文化有業務往來者及地區。

(四)就提供之個人資料,行使查詢、閱覽、複製、補充、更正,您得登入會員中心自行辦理;停止蒐集、處理、運用或刪除及無法登入會員中心,需提出證明資料向客服中心申請辦理。但法律另有規定者,得不依您的請求辦理。

(五)可自由選擇是否提供個人資料,若拒絕提供所需之個人資料或提供不完全時,全佛文化-網路書店提供之關懷與服務可能有所疏漏。

 

二、個人資料安全注意事項

保護會員的個人隱私是全佛文化-網路書店重要的經營理念,在未經會員同意之下,我們絕不會將會員的個人資料提供予任何無關之第三人。

(一)為了確實保護會員的個人隱私,我們全程使用SSL128bits最高等級加密,絕不會將您的會員及購買資料洩露給第三者,所以會員、消費者可以放心在本商店購物。

(二)會員請妥善保密自己的網路密碼及個人資料,不要將任何個人資料,尤其是網路密碼提供給任何人。在使用完網站所提供的各項服務功能後,務必記得登出帳戶,若是與他人共享電腦或使用公共電腦,切記要關閉瀏覽器視窗。

 

三、服務會員事項

(一)提供會員資訊﹕透過各種電子雜誌、電子郵件、郵件、電話等,提供各種資訊與服務。

(二)提供會員個人化專屬服務﹕就會員購買紀錄、心靈網路書店網站之瀏覽紀錄、所瀏覽之內容或廣告及其他關連事項、針對民調、活動、留言版等之意見、使用服務之內容,依客戶之個人屬性,進行個人化之分析作業、以便提供會員專屬之服務。

(三)回覆客戶之詢問﹕會員可以使用電子郵件、郵件、傳真、電話或其他任何直接間接聯絡方式向全佛文化-網路書店提出詢問,或與客服中心聯絡,我們會在最短時間回覆。

 

四、其他

(一)配合交易行為﹕會員對商品或勞務為預約、下標、購買、參與贈獎或其他交易時,我們為了完成商品配送、勞務提供、價金給付及相關之服務等,而請會員配合回答詢問或其他完成交易所必要知行為,會員均應配合。

(二)對於其他服務提供者之個資提供﹕會員對其他服務提供者之商品或勞務為預約、購買、參加贈獎活動或其他交易時,我們只在該交易必要範圍內,將會員之個人資料提供予該服務提供者,並由該服務提供者負責管理個人資料。我們會以規約課予服務提供者擔負保障會員隱私之責任;並告知其侵害會員權益,將有民刑事責任。但無法保證服務提供者會必然遵守。詳細內容,請向各別服務提供者洽詢。

(三)提供個人化專屬服務時,亦可能於上述規定之目的以外,利用個人資料。此時將在該個人化專屬服務之網頁載明其要旨並取得您同意。

隱私權保護/隱私權政策

 

全佛文化網路書店(http://www.buddhall.com)為一提供線上交易服務之網站,為保護網站使用者所提供之個人資料,故制定下列條款以為隱私權保護:

 

一、使用者資料之蒐集目的:

此資料的蒐集目的,係為確認於全佛文化網路書店進行交易服務行為,或取得資訊的使用者,其身份確認及提供有關服務之用,範圍如下:使用者應全佛文化網路書店之要求而留存之姓名、地址、電話、電子郵件帳號等個人資料。

 

二、使用者資料的使用:

經過讀者同意所登錄的資料,只作為寄送商品、連絡讀者、訊息傳遞、內部分析或商業服務用途,絕不提供任何第三人使用或移作其他用途。

但如在下列情形下,全佛文化網路書店可能將個人資料提供予第三人使用。

為了提供服務或優惠權益,需要提供第三人使用會員資料時,本網站將充分說明後,由會員自由選擇是否接受此優惠服務。

司法單位要求提供特定個人資料,將在司法單位正式程序下,作必要的配合。

 

三、個人資料之修改:

使用者可隨時利用帳號和密碼更改所輸入個人資料。但交易記錄、付款資料所留資料,則不在此範圍內。

 

四、資料之安全保護:

全佛文化網路書店將盡力以合理之技術及程序,保障所有資料安全。

 

五、網頁的使用:

為服務使用者,全佛文化網路書店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連結,使用者可經由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全佛文化網路書店並不保護使用者於該等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六、隱私權保障條款的修正權利:

本條款將因應科技發展、相關法規之修訂或其他環境變遷之因素而作適當的修改,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的立意。該修改過之條款亦將立即刊登於網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