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集結呼吸方面的修法偈頌、口訣及心要內義,幫助學人迅速開啟中脈、成證佛身,不可思議的密意方便。
中脈並非人類生理上的氣脈,而是斬斷無明,現證空性、無常後才能顯現之智慧脈。因此修學開啟中脈的方法,正是令學人迅速去除身心氣脈障礙、現觀空性、悟入實相的直捷方法,可謂是「借假修真」的甚深方便。
本書將佛教密法中最深秘的中脈修持法,總攝為偈頌法本與修持法要,並詳細解說中脈內義,更進一步討論「佛身」、「中脈」與「呼吸」這三者的關連,闡明如何從心的理趣,開展出佛身境界的過程。顯教的修行者,可由此書對佛身的建構建立正確知見,進而將大悲心、般若智轉化為其身心結構,迅速獲得成就;於密法的修行者,不僅內外兼修,亦能去除修證過程中的許多執著,成證佛身。是有心開啟智慧中脈、修鍊氣脈明點、修學本尊觀、佛身觀的人,不可不了解的甚深秘法!
《現觀中脈實相成就》序
《現觀中脈實相成就》目錄
購物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
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有聲出版品及食品,因性質特殊,一經拆封,即不接受退貨。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前 言
本書所講授的內容,主要是以《息》一書為主。這本書完整的結集了我所造的關於呼吸方面的修法偈頌,其中有很多深秘的口訣和修法,本書的講授內容就是教導大家如何運用這些方法。
在密法中,中脈跟佛身有完全緊密的相關性。就顯教而言,佛身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的顯現,則是建構於大悲心及般若智慧的理趣上。
到底哪一種說法才對呢?我個人認為,其實顯教和密教之間並沒有截然的分野,顯、密佛身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的建構,都跟中脈有關。從中脈可以開展出佛身的生理學,也就是佛陀的報身建構的過程。
我們來看看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的圓滿報身,是如何從大悲心、般若智,轉化成為其身心結構,進而顯現為外在的圓滿莊嚴相好。在我所造的這篇〈甚深中脈義〉中,也就是闡明如何從心的理趣,開展出佛身境界的過程。
〈甚深中脈義〉的內容主要是講授佛身與中脈呼吸的關係,並進一步將「佛身」、「中脈」與「呼吸」這三者之間的關連解說得更清楚。
對於顯教的修行者而言,可以通過這篇偈頌,對於佛身的建構有正確的認知,進而迅速獲得成就。此外,對於密法的修行者而言,也可以通過這篇〈甚深中脈義〉的闡釋,而去除密法修證過程中的許多執著。
這篇〈甚深中脈義〉,還有另外一種用法,就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讀誦,如果有時間,建議大家可以每天讀誦,讀不懂沒關係,先不必管它的意思,即使只是讀過,對身心都會有極大的幫助,對身體健康也有助益。將來,也會以錄音的方式口傳下來,讓眾生得到更多的利益。如果大家也能共襄盛舉來大量倡錄的話,當然能利益更多眾生。
在我的修行過程中,有幾次特別的身心的經驗,與寫此篇〈甚深中脈義〉的緣起有關。
在大學時期,我曾有過一次特別的覺受:忽然覺得整個人空掉了,怎麼空掉呢?就是從皮膚先開始,整個皮膚飛離身體,飛到外太空去,消失掉了,接著下來是肌肉、骨骼、骨髓,以及五臟六腑消失了,到最後乃至整個心識全部都消失,空掉了,一層層的擴大到太空裡,消失了。過了一陣子之後,又從內到外一層層恢復回來。
更早之前,在打禪七的時候,也曾有一次特殊的經驗,即禪宗所謂「劈骷髏頭似的」體驗。
當時我下座禮佛時,忽然間,感覺整個人就變成為真骷髏頭,被利斧劈成兩半,結果第二天,我的禪修就進入另一層境界,在禪宗的典籍裏,也有記載古德「劈骷髏似的」境界。這兩次特別的覺受,讓我更加確立身心的進境,這是我對中脈認識的緣起。
而我所寫的〈甚深中脈義〉則是直接宣講中脈,希望大家能配合拙著《息》與《拙火瑜伽》交互參看。
從自性中漩流而出的法要
〈甚深中脈義〉中的每一段話,都是順著理趣自然寫下的。有一次我在寫書法,一位朋友看到我所寫的句子都是隨手寫下,他就問我:「你這是從那兒抄下來的?」我說:「這是我寫的呀!」他又問:「是你過去寫的,現在背出來再抄下來嗎?」我告訴他:「不是的,這是我隨手寫的,事先沒有想,事後沒有想,就是現在寫完就寫完了。」
我大部分的東西就是這樣寫出來的,寫完就隨手放著,所以有時寫的東西也會散失。以前母親還在世時,當我知道泡溫泉對老人家很好時,就帶母親去北投泡溫泉。
順便告訴大家泡溫泉的方法:泡溫泉最好分次泡,就是先下水泡五分鐘,然後起身休息讓汗流完後,再下水泡三分鐘,之後再休息,其間建議不要用冷水沖身體,流流汗了,下水再泡,前後大約泡六次,不要只泡一次而泡的時間很久。那段期間,我利用泡溫泉的休息空檔,寫了一本詩集,名為「溫泉錄」。
像這樣隨手寫出來的東西,基本上我很少去動手修改。以前教授高階禪觀課程造偈頌時,每一次寫完之後,基本上很少再修改,因為寫這些東西時都是從心裡流出來的。
「大圓滿勾提」是蓮師直接從自心中宣講出來,這種說法的形式在印度叫做「朵哈」,就是道歌的意思。像「大手印」也是直接從心中唱出來的;另外,像密勒日巴尊者的十萬歌集,也是即時隨口唱出來的,所以,像我們現在所教授的〈甚深中脈義〉當然也是可以唱頌的。
這樣寫出來的東西,有時連自己也會有一種詫異感,就是它必然的內在邏輯,雖然是隨手寫出來,但第一個,它一定是扣緊自心,從法性中流出;第二個,它內在的邏輯是一環、一環、一環的迴旋性,其內容不是一種從思辨邏輯上出來的東西,但一定有很強力的內在邏輯性。
我在大學時代就寫過很多的詩文,但第一次讓我真正明確感覺到從心而出的偈頌,是在我閉關的時候,見到阿彌陀佛的現起時所流出的。從那時開始,我才了解佛經上的偈頌是怎麼來的。
那次親見阿彌陀佛的緣起,要追溯到我高中的時期。高二時,因為靜坐控制心跳過度而差點死亡,經過那次的死亡經驗之後,我就不怕死了,但我告訴各位,不怕死之後,並不是什麼事都沒有了,不怕死之後,事情還很多,比如會不會怕人誤會自己?會不會擔心面子問題?分別心還在否?
所以,後來我到山上閉關時,雖然已不怕死了,但卻還怕一種東西,就是怕蛇。為什麼?因為牠們冰冰冷冷,不知什麼時候會突然竄出,我閉關時是在一個海拔一千多公尺的深山工寮裡,沒有水電,只能點油燈,飲山泉,自己炊煮,山中無人,大約一個星期才偶有原住民打獵經過。
有一天半夜,我正要起床如廁時,在油燈昏暗的燈光下,偶一抬頭,突然看見老舊工寮橫樑上,垂掛著一條長形蛇蛻。古人說:「見煙即知有火」,見到蛇蛻即知有蛇,山裡經常有百步蛇出沒,此時夜半四下無人,樑上垂蛇,床前地面一片黑暗,我遲疑著不敢伸腳下床,不知床下或鞋子裏是否藏著蛇。
於是,我就繼續坐禪,並開始參究我怕什麼,我已經不怕死了,為什麼還怕呢?就這樣持續參了三天三夜。
很多人以為不怕死就什麼都不怕了,不是的。有些不怕死的人,你如果罵他一句,他可能會氣得跳起來。很多殺手或恐怖份子,他們也以為自己不怕死,但其實他們是不在乎死,而不是不怕死,因為他們有錯誤的觀念,以為死後可以到更好的世界去。
最明顯的例子是回教徒。西元一二○三年,佛教在印度正式滅亡。當時超戒寺被回教徒毀掉,被殺害的佛教僧侶高達數萬人,超戒寺的規模比那爛陀寺還大。回教徒所奉行的教義是:在人間殺了多少異教徒,你在天上就會有多少的功德,搶了多少異教徒的財產,你在天上就會有多少的資具受用。這種錯誤的觀念讓他們名正言順地在人間盡情燒殺掠奪。
現在大家到印度去,會發現很多古代遺留的佛像,都被嚴重的破壞,如果來不及全部摧毀,就將佛頭的部份毀壞,因為當時毀佛的回教徒認為那是他們的功德。他們認為摧毀佛像,就是摧毀偶像。偶像這個字的英文「Bud」就是從「Buddha」這個字來的。印度古佛像只有少數幾個地方沒有被毀,一個是像阿旃塔石窟,這種石窟位處偏遠地帶,因沒有被發現而保存下來。另一種是像山崎大塔這種建造在無佛像時代的佛塔,因為上面的雕刻沒有佛像,只有佛傳的故事雕刻,所以回教徒以為是藝術品而沒有加以破壞。其餘有佛像的建築、雕刻幾乎全部被毀。
各位,修行人不畏生死,但不是不在乎生死,不在乎生死的人,是不在乎別人的生死,但修行人不畏生死卻是超越生死,並且在乎別人的生死。
在山上閉關時,由於對蛇的恐懼,讓自己在三天三夜當中不斷地參究:「怕的到底是什麼?」我持續不斷的觀察、破除,破除、觀察,到底在怕什麼?最後,忽然間我發現,根本沒什麼好怕的,所有的恐懼都破除了。從此以後,我不怕蛇了,所以後來當我去印度或泰國旅行的時候,碰到弄蛇人展示蛇,我可以自在的把蛇拿起來,環繞在脖子上。當然,那蛇是沒有毒的。如果是毒蛇的話,我還是一樣不會碰,為什麼?因為我對毒蛇不了解。
有些學佛的人可能會認為,只要對佛法有信心,一定會受護法的保護,所以就算你把毒蛇拿在手上,牠也不會咬你,這其實是迷信的想法;確實,有些修行者會降虎,也有些修行人會降蛇,但能降虎的不一定能降蛇,這要看你跟這些動物之間是否有良好的關係存在,不然的話,為什麼號稱神通第一的蓮花色比丘尼,最後會被毒蛇咬死。
學佛修行的人,不能滿腦子不負責任的想法,動輒就想:「我到山上閉關不會餓死的,因為護法會保護我,會幫我送飯,我到印度求法,護法會跟隨保護,就像護持玄奘大師一樣。」其實,去印度求法的修行者,不知有多少人死在途中,像玄奘大師一樣平安回來的人有幾個呢?既然自己決定走這條路,自己就得有死的準備,雖然我們會祈請佛菩薩守護,但不能事情發生時,就怪罵佛菩薩不幫忙,承擔跟幻想的態度兩者是不一樣的。所以,我現在心裡面對蛇這件事情不怕,但我還不想死的時候就不會去碰毒蛇,這是我的基本態度。
當時我在山上閉關,因為對蛇的恐懼,參究三天三夜,當我看到怕蛇的事實之後,忽然間整個阿彌陀佛就現起了,遍滿無邊的虛空。就在這一剎那間,我也了解佛經中的偈頌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因為那時候自然而然從心中,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句句如法,奔流出無量讚頌阿彌陀佛的詩偈。
這樣從心中直接流出的法偈,單獨的一句本身就是完整的,二句也是完整的,甚至倒著唸也是可以,就像迴文詩一樣,橫著唸、跳著唸、倒著唸,還是完整的。四句偈可以用來修行,十句偈一樣是修行。我建議大家可以把密勒日巴祖師的歌集再拿起來看一下,你會發現其中也具備了這種迴文偈的特質。
所以,這種從胸臆中泉湧而出的法偈,必然具備二種理趣,第一,是完全從心性中如法而漩出;第二,本身的次第是清楚的,大處是大圓,小處是小圓。像〈甚深中脈義〉偈頌中的頭一偈:「脈中也」,便是一個根本理趣所在,「不偏不倚,法界正中」是解釋「中」義,「恰恰現成」是解釋當下性,「一切圓滿」是講它的當體性。「其性至柔,隨順如來覺性」是中脈的性質,隨順了就如來覺性。「其力至大,如那羅延」是講中脈的力量,像執金剛一樣;「能猛不壞,能斷金剛」,猛、斷也是形容中脈的威力。以上是說明偈頌流出的源起。
第一篇 甚深中脈義
第一章 現觀中脈實相
會員個資權益條款/會員服務條款
歡迎您加入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網路書店的會員(以下簡稱全佛文化),增進會員的福祉及保護個人隱私是我們最重要的經營理念。以下的條款請您耐心閱讀,以便能夠確實保障您的權益。
一、個人資料權益保護告知事項
由於「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在取得您的個人資料時,需告知下列相關事項並得到同意。
(一)取得之目的﹕為了用來記錄客戶的個人訂單以及配送商品的用途、最新特惠訊息及提供會員個人化之推薦服務。
(二)取得之內容﹕姓名、聯絡方式......等,詳如會員資料表。
(三)運用個人資料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1. 期間、方式:提供個人資料後,以電腦或其他方式持續給與關懷與服務。
2. 對象、地區: 全佛文化、與全佛文化有業務往來者及地區。
(四)就提供之個人資料,行使查詢、閱覽、複製、補充、更正,您得登入會員中心自行辦理;停止蒐集、處理、運用或刪除及無法登入會員中心,需提出證明資料向客服中心申請辦理。但法律另有規定者,得不依您的請求辦理。
(五)可自由選擇是否提供個人資料,若拒絕提供所需之個人資料或提供不完全時,全佛文化-網路書店提供之關懷與服務可能有所疏漏。
二、個人資料安全注意事項
保護會員的個人隱私是全佛文化-網路書店重要的經營理念,在未經會員同意之下,我們絕不會將會員的個人資料提供予任何無關之第三人。
(一)為了確實保護會員的個人隱私,我們全程使用SSL128bits最高等級加密,絕不會將您的會員及購買資料洩露給第三者,所以會員、消費者可以放心在本商店購物。
(二)會員請妥善保密自己的網路密碼及個人資料,不要將任何個人資料,尤其是網路密碼提供給任何人。在使用完網站所提供的各項服務功能後,務必記得登出帳戶,若是與他人共享電腦或使用公共電腦,切記要關閉瀏覽器視窗。
三、服務會員事項
(一)提供會員資訊﹕透過各種電子雜誌、電子郵件、郵件、電話等,提供各種資訊與服務。
(二)提供會員個人化專屬服務﹕就會員購買紀錄、心靈網路書店網站之瀏覽紀錄、所瀏覽之內容或廣告及其他關連事項、針對民調、活動、留言版等之意見、使用服務之內容,依客戶之個人屬性,進行個人化之分析作業、以便提供會員專屬之服務。
(三)回覆客戶之詢問﹕會員可以使用電子郵件、郵件、傳真、電話或其他任何直接間接聯絡方式向全佛文化-網路書店提出詢問,或與客服中心聯絡,我們會在最短時間回覆。
四、其他
(一)配合交易行為﹕會員對商品或勞務為預約、下標、購買、參與贈獎或其他交易時,我們為了完成商品配送、勞務提供、價金給付及相關之服務等,而請會員配合回答詢問或其他完成交易所必要知行為,會員均應配合。
(二)對於其他服務提供者之個資提供﹕會員對其他服務提供者之商品或勞務為預約、購買、參加贈獎活動或其他交易時,我們只在該交易必要範圍內,將會員之個人資料提供予該服務提供者,並由該服務提供者負責管理個人資料。我們會以規約課予服務提供者擔負保障會員隱私之責任;並告知其侵害會員權益,將有民刑事責任。但無法保證服務提供者會必然遵守。詳細內容,請向各別服務提供者洽詢。
(三)提供個人化專屬服務時,亦可能於上述規定之目的以外,利用個人資料。此時將在該個人化專屬服務之網頁載明其要旨並取得您同意。
隱私權保護/隱私權政策
全佛文化網路書店(http://www.buddhall.com)為一提供線上交易服務之網站,為保護網站使用者所提供之個人資料,故制定下列條款以為隱私權保護:
一、使用者資料之蒐集目的:
此資料的蒐集目的,係為確認於全佛文化網路書店進行交易服務行為,或取得資訊的使用者,其身份確認及提供有關服務之用,範圍如下:使用者應全佛文化網路書店之要求而留存之姓名、地址、電話、電子郵件帳號等個人資料。
二、使用者資料的使用:
經過讀者同意所登錄的資料,只作為寄送商品、連絡讀者、訊息傳遞、內部分析或商業服務用途,絕不提供任何第三人使用或移作其他用途。
但如在下列情形下,全佛文化網路書店可能將個人資料提供予第三人使用。
為了提供服務或優惠權益,需要提供第三人使用會員資料時,本網站將充分說明後,由會員自由選擇是否接受此優惠服務。
司法單位要求提供特定個人資料,將在司法單位正式程序下,作必要的配合。
三、個人資料之修改:
使用者可隨時利用帳號和密碼更改所輸入個人資料。但交易記錄、付款資料所留資料,則不在此範圍內。
四、資料之安全保護:
全佛文化網路書店將盡力以合理之技術及程序,保障所有資料安全。
五、網頁的使用:
為服務使用者,全佛文化網路書店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連結,使用者可經由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全佛文化網路書店並不保護使用者於該等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六、隱私權保障條款的修正權利:
本條款將因應科技發展、相關法規之修訂或其他環境變遷之因素而作適當的修改,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的立意。該修改過之條款亦將立即刊登於網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