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佛文化

商品介紹 PRODUCT LIST
如何培養定力—集中心靈的能量
商品編號:10101208
優惠價:$170 原價:$200
作       者:洪啟嵩   著      系列集數:洪老師禪坐教室 8
出  版  社:全佛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8月
語       言:繁體中文          規       格:平裝 / 15 x 21 cm
ISBN 9789572031438
內容簡介
當我們開始培養定力時,就開始從各種身心煩惱的束縛糾纏中,重獲覺醒與新生,增加身心的主控權,慢慢地,身心自然輕鬆安寧,產生空明喜樂,讓自性智慧光明自然顯現。
 
本書提供您培養定力的方法,讓您除了能在靜坐中培養定力外,更能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定力,是開始修學定力不可或缺的好書。本書內容涵蓋:
●培養定力的要訣
●培養定力的正確心態
●培養定力時身體、心理、呼吸的準備
●培養定力的方法
●修學定力的地圖
●由感官增加定力
●在行走中增加定力
●在睡眠中增加定力
●培養定力Q&A
本書的內容深入淺出,是所有想要培養定力、增加定力的人,以及想更加掌握身心主控權的朋友,必備的寶典。
「制心一處,垂事不辦。」這是修習禪定者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任何禪修者,惟有透過基本專注力的訓練,然後逐漸養成定力,修禪才有成功的可能。而任何人透過定力的長養,也必然能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的順暢、成功,不只能使自己更加的健康、長壽、青春而延緩老化,並使自己的學業、事業更為成功,家庭中的父母、夫妻、親子關係更為和諧歡樂,人際中的關係也更為圓滿。
修學定力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也有幫助,慢慢地你會發現:我們輕舉妄動的舉止,逐漸地減少了,甚至消失殆盡;對於自我的執著也越來越淡薄,心念也愈漸趨向光明積極。
定力的養成,讓我們的人生,不只容易抉擇出正確的方向,而且更加的提昇效能,讓我們的生命,創造出無窮的意義。
本書從認識定力開始,讓讀者了解定力對身心全體的利益、定力的內涵以及建立培養定力的正確觀念,培養定力所需的基本條件與積極學習定力的心態,讓自己充分準備好培養定力的條件,減少修習的障礙,再進入培養定力的方法。
定力的培養,除了可以在禪坐中獲得之外,書中更介紹了在生活中培養定力的方法,讓讀者由各種感官中、行走、睡眠中來自然增長定力。書中最後有培養定力的Q&A,解除讀者一般在修定上的問題。
現在,讓我們從培養定力開始,進入自在掌握身心主權的世界,創造光明、燦爛的未來。
目錄
    出版緣起 
    作者序 
   PART-0 前言  
    1為什麼要培養定力
     培養定力的利益 
     「止」讓身心統一、安寧 
     禪定產生的身心現象 
    2定力的內涵
     各類修學禪定的目的 
     佛教禪定的定義 
     佛教禪定的內涵與目的 
   PART-1  觀念
    1培養定力的要訣
     培養定力的基本條件 
    2積極的態度
     樂意學習各種禪定 
     精進的學習 
     尊重所學習的禪定 
     巧妙的學習智慧 
     一心專修禪定 
   PART-2 準備
    1時間與地點
     持之以恆的練習 
     合宜的環境 
    2姿勢
     坐姿的要點 
     下坐的要點 
    3心理的準備
     九種準備條件 
     生起四種決心 
    4調和的呼吸
     調和的呼吸現象 
     調適呼吸的方法 
   PART-3 方法  
    1專注對象的安心方法
     專注於身體的某一部位 
     專注於身內的脈輪或竅穴 
     專注於外境 
    2壓制心不散亂的方法
    3體悟真諦實相安心法
    4培養定力的地圖(九住心)
     內住:讓心自然安住 
     等(續)住:讓心相續安住 
     安住:能攝心自在安住 
     近住:沒有意念,轉住於內心 
     調順:調順心而安住 
     寂靜:止息心而安住 
     最極寂靜:妄念寂滅而安住 
     專注一趣:心性合一而安住 
     等持:心已安住於正定 
   PART-4 生活中培養定力的方法  
    1由視覺增加定力
     練習的方法
    2由聽覺增加定力
     練習的方法 
    3由嗅覺增加定力
     練習的方法 
    4由味覺增加定力
     練習的方法 
     以味覺證得解脫的範例 
    5由觸覺增加定力
     練習的方法 
    6在行走中增加定力
     練習的方法 
    7在睡眠中增加定力
     夢中悟道的範例 
   PART-5 培養定力Q&A
試閱/試聽
PART……… 0
前言

1為什麼要培養定力
對現代大多數的人而言,所謂快樂、自由的最普遍表現,卻往往是一種充滿著競爭、佔有、嫉妒、傲慢、刺激、愛、恨、成功、失敗及各種類似現象的生活。
我們的內在能量,長期以來不斷耗損在追求外相虛妄的快樂目的,身心無制地投入於這些無窮的衝動與盲目,忙得沒有絲毫片刻可以真正聆聽自己內在的呼聲。於是壓力、緊張開始植入我們身體的內部,酸痛、疲累及各式各樣的疾病開始入侵我們的身體;同時,心靈的空虛、失望、焦慮等種種不安的狀況,也悄然佔據心頭,揮之不去……。而真正自由自在的生命,卻如同緣木求魚一般的困難。
由於我們的心念,就像所謂的「心猿意馬」一樣,狂野得難以止息。這難以自制的心靈,常帶給我們身心極大的苦痛,更因為我們不能掌握自己的心,因此我們的身心,也就從來無法真正的自由自在。
培養定力的利益
因此透過定力的培養,首先讓我們的心念止息,讓身心歸零安定,然後開始一連串讓自我蛻變的過程,讓我們擺脫一切的干擾與分心,集中所有的心靈力量,直接接觸內在最有力的根源,而利用此定心,可以生起智慧的觀照,是讓我們真正體驗整個完整的自由生命,一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使我們從各種身心煩惱的束縛糾纏當中,重新獲得覺醒與新生。
這種定力的培養本身會使我們的心更加敏銳,藉由深入自己的內心世界,而改變、超越自我,這些特質在心靈修行之外,不論是對自己的事業或是家庭生活上都有極大的幫助。修學定力對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也有很多的助益,我們輕舉妄動的舉止行為,會逐漸減少甚至消失殆盡。對於自我的執著也會越來越淡薄,對外境的執著也會日漸消失;而且如果我們有邪惡之心,也能藉由定力的培養,而轉化為正大光明的心。
這種定力修習的另一種好處,就是增加身心的親密聯繫。當我們年輕及身體狀況良好時,心是有力量的,這時修學定力特別有價值,即使當我們開始老化,經過身體改變,心依然是清新而正面的;若是年紀大了再學習,也莫要氣餒,精勤練習,終有一日,定力會像太陽一般守護著真正智慧,讓自性智慧光明自然顯現。
因此,止息心念,讓我們的身心歸零安定,對於一般人而言,這樣的生活根本難以想像。但是對於一位禪修者而言,「止」是一切禪修的基礎,透過「止」的練習才開始產生定力;如果沒有止息心念,並產生定力,縱然我們所具有的聰明、智慧,根本就像風中的油燈一樣完全難以掌握,並無法相續保持,而且隨時可能熄滅,無法成為生命解脫自在的力量。
「止」讓身心統一、安寧
「止」與「觀」是印度修行方法中的兩大支柱,在中國的天台宗之中,更成為禪定方法中的特殊法門。
止是梵語「奢摩他」('samantha)的意譯,是讓各種妄念止息,使心意安住在最寂靜的狀況,也就是讓心專注、安止寂心的意思。在這種狀態中,由於我們的精神統一專注而逐漸培養出定力。
事實上,止息妄動的心念,是一種十分奇妙的境界。
當我們能夠慢慢的將妄亂紛雜的心念止息時,我們會發覺:原本無法掌控的身心,竟然自己慢慢的增加了主控權。
無法抑制的心念、不曾斷續的胡思亂想,竟然逐漸落在自己心力控制中,自然地停息妄想。
而身體不自覺的妄動與不安,也逐漸在止法中安住不動,身體的氣脈開始通暢、舒適。
在此,身體也與自己的心念統一了。這種前所未有的身心經驗,不僅是十分的特別而難以言喻,而且十分重要。
在妄想止息之後,我們的身心統一,在止定中安住。這是我們開始向自己的無明妄想,收回身心主權的第一步重要行動。這時,我們會發覺身心產生前所未有的輕鬆安寧,而且會生起相應的空明喜樂。
而身體在妄動止息後,也會自然而然的輕靈自在起來,許多身體外顯的與潛在隱藏的病徵,也會有效的減輕,甚至可能消失於無形。
這時,我們對於自己的身心掌握,也有著難以言喻的自在、自由,這是我們修習止法,產生效果之後,所可能產生的基本效驗。
當然,在修習止法,有許多微妙難思的禪定現象,會在不同的定境中顯現。
禪定產生的身心現象
我們修學禪定有哪些內在現象呢?或許你會感覺這些現象很好玩,你會發現:「原來我們身心是有這麼多可愛的現象,人類竟然有這麼多奇妙的力量?」或許經由這樣的發現與認知中,你會更愛自己。
其實禪定現象絕不只是心理現象,而是身、心全體的現象,這一定要弄清楚的。經由培養定力的過程,修行者會先得到心理的輕安,接著身體的輕安產生,而身體的輕安現象則是表示已經對治身體的過患,所以身體輕安是結果;然後再由身體的安樂再產生心理的安樂,因此,禪定是身心全體的現象。
2定力的內涵
地球上的很多文化,都有各自修持禪定的系統,基本上他們都有一個特色,就是想要追尋一個特定的目標,有的可能是為了身體的健康,或是為了心靈的平靜,或是宗教上的需求。而為什麼在此我們特別推崇佛教禪定的方法呢?當然是因為佛教禪定有其特別之處。所以,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其他宗教修學禪定的目的。
各類修學禪定的目的

為了健康的目的
禪定的修學有時候是為了健康上的目的。在印度有很明確為了健康目的所作的修法,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哈達瑜伽」,也就是「猛力瑜伽」,它是一種瑜伽術的體位法,如倒立、肩立等,這些都是屬於哈達瑜伽,其境界歸屬於健康的層次,也算是禪定的一種。
宗教上的需求
像猶太─基督教的傳統中有「祈禱」與「冥想」的兩種共通修法。祈禱是直接對著聖靈祈願,而冥想是持續在一段時間中,思惟某一個特定主題,這主題通常是宗教理念或是經文的段落。它的效果和一般禪定一樣:可以感覺到心中深沉的平靜,並且生起一股祥和平靜與幸福的感覺。
像有些印度人崇拜梵天,他們希望跟梵(就是神)結合在一起,想要達到「梵我合一」的境界而修學定力。
這種梵我合一與超越存在結合的修法,並不是投向一個具體形象的神,而是與整個宇宙浩瀚無邊的境界、無邊的超越意識、整個字宙的創造力量,結合的覺受。
有些人起初或是為了健康而修鍊禪定,有時修鍊到產生許多微妙不可思議的變化,身心產生強大的力量,甚至修得長生不死。像道家的仙人,肉身不壞,羽化登仙;有的由於精神力量集中產生很多強大的心靈力量,到最後可以改變外在特質世界,神通自在變化。
雖然其能量非常驚人,然而這些禪定技術並不是根本解決生命內層煩惱的方法,或許透過這些修法的練習,可以自由在天空上飛翔,可是可能回到家,心中還是充滿各式各樣的煩惱。這表示雖然精神能力己經可以集中到某種程度,而產生力量,但是生命的內層煩惱卻依然存在,依然還是會糾纏在其中。很多人修學一般世間禪定修得很好,卻還是煩惱不斷,或許有一些煩惱已斷除,但還是無法超脫根本的無明,而得究竟自在。
佛教禪定的定義
佛教對於禪定的廣泛定義是:人類在一種身心完全寂靜狀況下的覺受,以及如何達到這種覺受的方法;與這種覺受所產生的威力,如何趨入,如何達到,達到之後,如何運用所產生的力量。
有關禪定的字彙,一般常看到的字眼包括「禪」、「禪定」、「靜慮」,或「定」這幾個用詞。「止」或「觀」也是表示禪定的意思,「止」就是讓身心整個妄念停止,制止妄念的產生;「觀」就是拿這種妄念制止之後所產生的專注的力量,來觀照而產生智慧,並普遍觀照一切,這叫「止觀」。所以,藉由「止」法來修習定力,由「觀」法來修習智慧。這都是禪定的通說。而本書所介紹修學定力的內容,則著重於「止」。
從這些禪定的現象裡面我們可以知道,它會產生一些很喜樂的現象,稱之為「現法樂住」;每一種定境都產生許多喜樂現象,這些現象為「現法樂住」,也是禪定的一種說法。這些現象在日後的書中,會談得更詳細。
佛教禪定的內涵與目的
當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獲得特殊的體悟,了悟宇宙的真實現象,便將其對宇宙的正確認知,教導我們身心修行,提出以開啟智慧解脫為目的的禪定,這是佛教禪定的特有內涵。
佛教禪定與其他宗教禪定最大的不同,主要是具有在空間、時間、與心的三個基本觀。由於各個宗教的見解不同,造成整個修行的方向與成果也不同。
大部分宗教對世間的基本看法是:宇宙的時間是有一個開始的,所以有創造主的存在,他們認為一定有一個時間的開始,由這開始才有時空的分割。而時間是宇宙之始,空間是宇宙之母。
但佛教禪定講的是沒有開始(無始),而展現在整個運作裡面的是一切都在變化。
如果我們以一段時空來觀察,可以觀察到裡面所有的現象都有所變化,在運作的過程當中一切都在變化,所以「變動」是一種常態。
因此,以空間上來觀察一切宇宙萬法所存在的現象,可以了知都是由因緣條件所構成,並沒有永續不變的主體。宇宙的一切都是沒有主體性的,都是一種相互之間的條件變化。
而從時間延續上來看,宇宙一切現象在時間序列中,都是不斷變化的。如果能夠了知一切都是在不斷的變化中,則不會受時空的限制了。
如果我們不執著於時間、空間,這時候我們才能回到當下,當下才能看到事實。看到事實時,我們的執著、痛苦、妄念都消失。
健康覺悟、快樂慈悲的人生
在徹底了知這兩種樣態,打破對時間、空間的誤解和執著後,所安住的就是在宇宙中最圓滿的狀況。
在此對宇宙無任何扭曲,所以心靈上沒有任何負擔,而能夠快樂慈悲,生理上也沒有任何負擔,而能夠健康地覺悟,因此整個身心達到最輕鬆、最圓滿的狀況。
我們透過這三個觀點來明瞭心、時間、空間的真諦,來修持禪定,當我們到達最高境界時自然成就開悟解脫,這即是佛教禪定的特殊之處。
修學佛教禪定,可以幫助我們在生活上需建立正確的態度與人生觀,其中包括自我心念的態度,與他人相處的態度,在團體間相應對的態度。透過對於生活中的正確態度,而培養出良好的定力,更透過定力的增長,而得到最深的智慧。所以禪定可以說是一種手段,而智慧才是培養定力的最高顛峰。
所以佛教的禪定是定、慧二者同時具足的,所以能夠讓我們獲得快慈悲與健康覺悟,而達到自在任運的境界。
 
相關商品
夢瑜伽—夢中作主.夢中變身
NT$ 260
NT$ 221
妙定功VCD
NT$ 295
NT$ 266
妙定功—超越身心最佳功法
NT$ 260
NT$ 221
放鬆—深層解壓、喜樂自在
NT$ 250
NT$ 213
沒有敵者—強化身心免疫力的修練法/贈課程折價券/
NT$ 280
NT$ 224
睡夢—輕鬆入眠、夢中自在
NT$ 240
NT$ 204
靜坐—長春、長樂、長效的人生
NT$ 200
NT$ 170
回商品列表
CLOSE

購物車 (0)

TOTAL:$0
無購物資料
庫存狀態文字
會員登入
更新驗證碼
忘記密碼?
立即結帳

為簡化流程,第一次購物您不需要加入會員就可以直接進行購物。完成訂購後,系統將自動將您升級為會員。

會員個資權益條款/會員服務條款

 

歡迎您加入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網路書店的會員(以下簡稱全佛文化),增進會員的福祉及保護個人隱私是我們最重要的經營理念。以下的條款請您耐心閱讀,以便能夠確實保障您的權益。

 

一、個人資料權益保護告知事項

由於「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在取得您的個人資料時,需告知下列相關事項並得到同意。

(一)取得之目的﹕為了用來記錄客戶的個人訂單以及配送商品的用途、最新特惠訊息及提供會員個人化之推薦服務。

(二)取得之內容﹕姓名、聯絡方式......等,詳如會員資料表。

(三)運用個人資料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1. 期間、方式:提供個人資料後,以電腦或其他方式持續給與關懷與服務。

2. 對象、地區: 全佛文化、與全佛文化有業務往來者及地區。

(四)就提供之個人資料,行使查詢、閱覽、複製、補充、更正,您得登入會員中心自行辦理;停止蒐集、處理、運用或刪除及無法登入會員中心,需提出證明資料向客服中心申請辦理。但法律另有規定者,得不依您的請求辦理。

(五)可自由選擇是否提供個人資料,若拒絕提供所需之個人資料或提供不完全時,全佛文化-網路書店提供之關懷與服務可能有所疏漏。

 

二、個人資料安全注意事項

保護會員的個人隱私是全佛文化-網路書店重要的經營理念,在未經會員同意之下,我們絕不會將會員的個人資料提供予任何無關之第三人。

(一)為了確實保護會員的個人隱私,我們全程使用SSL128bits最高等級加密,絕不會將您的會員及購買資料洩露給第三者,所以會員、消費者可以放心在本商店購物。

(二)會員請妥善保密自己的網路密碼及個人資料,不要將任何個人資料,尤其是網路密碼提供給任何人。在使用完網站所提供的各項服務功能後,務必記得登出帳戶,若是與他人共享電腦或使用公共電腦,切記要關閉瀏覽器視窗。

 

三、服務會員事項

(一)提供會員資訊﹕透過各種電子雜誌、電子郵件、郵件、電話等,提供各種資訊與服務。

(二)提供會員個人化專屬服務﹕就會員購買紀錄、心靈網路書店網站之瀏覽紀錄、所瀏覽之內容或廣告及其他關連事項、針對民調、活動、留言版等之意見、使用服務之內容,依客戶之個人屬性,進行個人化之分析作業、以便提供會員專屬之服務。

(三)回覆客戶之詢問﹕會員可以使用電子郵件、郵件、傳真、電話或其他任何直接間接聯絡方式向全佛文化-網路書店提出詢問,或與客服中心聯絡,我們會在最短時間回覆。

 

四、其他

(一)配合交易行為﹕會員對商品或勞務為預約、下標、購買、參與贈獎或其他交易時,我們為了完成商品配送、勞務提供、價金給付及相關之服務等,而請會員配合回答詢問或其他完成交易所必要知行為,會員均應配合。

(二)對於其他服務提供者之個資提供﹕會員對其他服務提供者之商品或勞務為預約、購買、參加贈獎活動或其他交易時,我們只在該交易必要範圍內,將會員之個人資料提供予該服務提供者,並由該服務提供者負責管理個人資料。我們會以規約課予服務提供者擔負保障會員隱私之責任;並告知其侵害會員權益,將有民刑事責任。但無法保證服務提供者會必然遵守。詳細內容,請向各別服務提供者洽詢。

(三)提供個人化專屬服務時,亦可能於上述規定之目的以外,利用個人資料。此時將在該個人化專屬服務之網頁載明其要旨並取得您同意。

隱私權保護/隱私權政策

 

全佛文化網路書店(http://www.buddhall.com)為一提供線上交易服務之網站,為保護網站使用者所提供之個人資料,故制定下列條款以為隱私權保護:

 

一、使用者資料之蒐集目的:

此資料的蒐集目的,係為確認於全佛文化網路書店進行交易服務行為,或取得資訊的使用者,其身份確認及提供有關服務之用,範圍如下:使用者應全佛文化網路書店之要求而留存之姓名、地址、電話、電子郵件帳號等個人資料。

 

二、使用者資料的使用:

經過讀者同意所登錄的資料,只作為寄送商品、連絡讀者、訊息傳遞、內部分析或商業服務用途,絕不提供任何第三人使用或移作其他用途。

但如在下列情形下,全佛文化網路書店可能將個人資料提供予第三人使用。

為了提供服務或優惠權益,需要提供第三人使用會員資料時,本網站將充分說明後,由會員自由選擇是否接受此優惠服務。

司法單位要求提供特定個人資料,將在司法單位正式程序下,作必要的配合。

 

三、個人資料之修改:

使用者可隨時利用帳號和密碼更改所輸入個人資料。但交易記錄、付款資料所留資料,則不在此範圍內。

 

四、資料之安全保護:

全佛文化網路書店將盡力以合理之技術及程序,保障所有資料安全。

 

五、網頁的使用:

為服務使用者,全佛文化網路書店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連結,使用者可經由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全佛文化網路書店並不保護使用者於該等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六、隱私權保障條款的修正權利:

本條款將因應科技發展、相關法規之修訂或其他環境變遷之因素而作適當的修改,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的立意。該修改過之條款亦將立即刊登於網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