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佛文化

商品介紹 PRODUCT LIST
佛教的宇宙觀
商品編號:10100992
優惠價:$234 原價:$260
作       者洪啟嵩 著   系列集數佛教小百科 43
出  版  社全佛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1月
語       言:繁體中文          規       格:平裝 / 15 x 21 cm
ISBN 9789572031957
內容簡介
宇宙是如何誕生的?什麼是天堂?
什麼是地獄?真的有鬼神嗎?
除了人類及地球生物之外,還有哪些生命存在?
透過本書,將為您開展更廣大的生命視野!
生命是如何參與著這個宇宙?除了人類及地球生物之外?還有哪些生命存在?
《佛教的宇宙觀》,從「時間」、「空間」及「心意識」三個主軸,開展無限廣大的世界海,及生命存有百態,從過去、現在乃至未來,立足於人間,放眼十方世界,為我們開啟更廣大的生命視野!
本書並特別介紹一般人最嚮往的天堂、最恐懼的地獄,以及理想的淨土世界。
從廣大無垠的宇宙,我們回觀生命自身,我們身心的形成和宇宙有什麼差異?如何相互依存、影響?
從自身到外境的分析觀察,讓我們生命最深刻的執著鬆動,從煩惱輪迴中真實解脫。
佛教的宇宙觀,讓我們看到心靈中、光明中、風中、聲音中,無盡法界萬象的真實美麗與感動。
無邊深秘的宇宙,充滿了隨緣的趣味與無涯的歡喜,正等著我們探尋。
宇宙是什麼?佛法告訴我們:「所謂宇宙,即非宇宙,是名宇宙」,佛教的宇宙觀,擴大了我們的格局與視野,觀察這無盡時空的真實訊息,了悟生命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與意義。
到底這個世界和我們的生命是恆常不變的,還是無常變化的?是有邊際還是無邊際的?人死之後有神識離開嗎?死後去哪裏?下輩子是不是同樣這個身體、這個神識?…當初也有人問過佛陀這些問題,剛開始佛陀並不回答這些問題,因為這些問題也是眾多緣起現象中的一者,了解這些,並無助於煩惱的解脫。
就佛法而言,宇觀的生成與毀滅,也脫離不了因緣法的軌則:「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滅世間。」但是由於一般人忍不住對因緣的現象及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因此佛陀才對宇宙的現象加以解說,融攝了印度的宇宙觀及須彌山的觀念,並將其昇華。
人類的好奇心永無止境,對宇宙的探索尤其如此。但近代科學唯物論、邏輯經驗論、科學實證論等主義的過度擴張,使大部人以為整個世界只是一個物質領域;而且使科技幾乎等同於科學的全部,不承認心靈世界乃至精神的存在,面對精神世界時,又說精神世界不是真象,只是化學作用。這樣的論點讓生命條件本身成為沒有內在意義,只能看作是物理或化學的作用,讓生命的價值層次往下沉淪。
有特別強調「行為主義」者,甚至認定人類所有的行為都只是「刺激→反應」的單純架構,甚至倡言:「人類只不過是一隻訓練有素的老鼠罷了。」這種觀點使人的價值不斷的往下降。
事實上,生命絕對不僅止於此,而是有不斷昇華、超越的可能。從佛教的宇宙觀裏,從「三界」、「六道輪迴」中,我們看到生命因為修行而向上昇華、因為造惡而向下沉淪的軌跡。
在進入佛教無盡的世界海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到,佛經中所說的,我們這個世界的型態,只是無數世界中的一者,並不是每一個世界都我們一樣的。例如,這個世界有「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種界域,欲界中又有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六道,但並不是在每一世界中都是如此的。像極樂世界就沒有三惡道,有許多其他世界是沒有三界的。在不同的時空因緣下,會形成不同的世界,這是緣起上差異的關係,但是它們的體性是一樣的。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我所說法如掌上塵,未說法者如大地土。」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些掌上塵,即是相應於我們的世界而有的。
在十方無數的淨土中,佛陀也特別拈出極樂世界鼓勵我們往生。《阿彌陀經》是佛陀無請自說的,因為極樂世界與我們有著特殊因緣。佛陀也為我們宣說東方妙喜淨土、兜率淨土、藥師淨土等,即使是這麼多的淨土,都只是無量無邊淨土中的千百萬億分之一而已。因為佛陀在人間說法,因此必然是相應於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來說法。
在《佛教的宇宙觀》中,從「時間」、「空間」、「心」這三個面向來觀察宇宙的形成,廣大的世界海,及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其中並特別介紹一般人最嚮往的天堂、最恐懼的地獄,以及最理想的淨土世界。
從廣大的宇宙中,佛陀教導我們回觀生命自身,以最親近的因緣來觀察,例如,從我們自身身心情境的主體來說,是從「眼、耳、鼻、舌、身、意」(六入)、「色、受、想、行、識」(五蘊)來觀察,如果從客觀的外境來看,則可從「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等與六入相對應的外境來觀察。從自身到外境的分析觀察,讓我們生命最深刻的執著鬆動,不再糾纏於煩惱輪迴,入於真實解脫。
祈願一切生命,都能開啟清明的眼目,看到心靈中、光明中、風中、聲音中,無盡法界萬象的真實美麗與感動。
目錄
      出版緣起 
      序 
  第一章 宇宙是如何誕生的?
      構成宇宙三要素──時間、空間、心意識 
      佛法對時間的觀察
      宇宙的誕生 
       從無明到三界輪轉 
       世界的形成 
       世界的成、住、壞、空 
      人類的祖先是外星人嗎? 
      世紀末的災難──大三災與小三災 
  第二章 這個宇宙中的世界 
      佛教的世界觀 
       佛經中的三千大千世界 
       佛法對這個世間的分類 
      世界的中心──須彌山 
      人類生活的領域──四大洲 
       東方弗婆提洲 
       南方閻浮提洲 
       西方瞿耶尼洲 
       北方鬱單越洲 
      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娑婆世界 
      大小互容‧相攝無盡的宇宙──華嚴世界海 
  第三章 這個世界有那些生命? 
      這個世界中的生命型態──十法界 
      解脫的生命──佛、菩薩及解脫的聖者 
      輪迴的六道 
       天道 
       人道 
       阿修羅的世界 
       鬼道 
       畜生道 
       地獄道
  第四章 天堂──天神的世界 
      最接近我們這個世界的欲界天 
      依禪定力所成的色界天 
      無有形體的無色界天 
      天界的風土人情 
      守護世界的四大天王天
      「天上一日,人間百年」的忉利天 
      忉利天的統領──帝釋天王 
  第五章 地獄與鬼神 
      惡業的牢獄──地獄
       地獄在那裏? 
       閻摩王和牛頭馬面 
       總共有多少個地獄? 
      地獄形貌 
       八熱地獄
       八寒地獄 
       眾合地獄 
       火車地獄 
       刀輪地獄 
       阿鼻地獄 
      什麼樣的人會到地獄去? 
      神秘的鬼界 
       鬼有那些種類? 
       鬼界的生活 
      夜叉與羅剎
  第六章 佛菩薩的淨土與極樂世界
      淨土──理想世界的實現
      淨土有那些種類? 
      佛陀為什麼傳授淨土法門? 
      什麼是「西方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的時空位置
       七寶所成的世界 
       暢演妙音的極樂寶樹 
       開神暢體的泡澡設施 
       壽命無量的極樂人民 
       極樂世界的食、衣、住、行與教育 
  第七章 從宇宙觀察生命的實相 
      生命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依存
       生命運作的五個質素──五蘊 
       身心與外境的互動──十二處、十八界 
      構成宇宙的六大元素 
      從宇宙實相觀察生命的輪迴與解脫 
購物說明
商品示意圖僅供參考,請以實際供貨商品為準!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
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有聲出版品及食品,因性質特殊,一經拆封,即不接受退貨。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試閱/試聽
第 一 章 宇宙是如何誕生的?
構成宇宙三要素──時間、空間、心意識
一般人所指的的宇宙觀,大多是指時間和空間的世界。但是在佛法的宇宙觀裏,宇宙形成的要素,除了時間和空間這兩大要素之外,還有創造時間和空間的要素──心意識。
佛法認為這個世界是由「時間」、「空間」及「心意識」三者交織而成,是集體共同的業力所形成。以下我們就從這三個面向來討探佛教的宇宙觀。
時間
「宇宙」的「宇」及「世界」的「世」,這兩者指的都是時間的延續。
在佛法中將時間的相續以三種現象來表達,就是「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界相續」等三種相續。「相續」正是屬於時間的範疇,從過去轉動到現在,從現在轉動到未來,這是時間之輪。在密宗則是將時間的轉動具象化,化現為「時輪金剛」,掌握時間之輪,進而脫離時間的掌控,成證金剛。
在我們的感覺裏,有過去、現在、未來,不斷的相續,佛法中稱之為「三世」。我們常聽的「三世輪迴」就是這個意思,並不是指三個前世,而是過去、現在、未來不斷相續輪迴。
但是對一個了悟宇宙實相者而言,並沒有所謂的過去、現在、未來,只是在因緣相續中而有。過去、現在、未來這三者是無常輪迴的趨動力。在《華嚴經》中對時間的看法甚至不只過去、現在、未來這三世,而是更細密的分為「十世」,也就是過去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現在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未來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加上此九世容融而成一世,共是十世。這是對時間更加細密的解析說明。
在佛法中以「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界相續」來表達時間相續不斷的現象。所謂「世界相續」是指眾生因為共同的業力而建立的國土世間,建立本身就是一個時間系統。眾生有業,共業所成,而建造成世界相續。世界相續,眾生相續,都有一定的因緣、軌則,而外在的軌則不斷的控制我們的內心,使我們無法自在。眾生建立世界,結果世界反控眾生。
什麼是「眾生相續」呢?就是指我們生命的存有。眾生的存有是色(物質)、受(感受)、想(思想)、行(心行)、識(意識)五蘊的和合,而使生命相續存有。稍後我們會更詳細的從十二因緣來觀察生命的發生與相續輪轉。生命相續不斷的轉動,由無明生到老死,然後下一世的生,生生相續,輪轉不息。
空間
宇宙形成的第二個要素是「空間」。宇宙的「宙」、世界的「界」,這兩者都是指空間的存有,在佛法中通常以「十方」來表達空間。十方是指:東、西、南、北四維,再加上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方,以及上、下兩方,共為十方。這十方其實是虛擬的,先設定一點,有了位置,所以有十方。一般人卻有錯誤的認知,誤以為這些方位是實有不變的。
以自我為中心才會產生十方的感覺。十方,是在一個固定的範圍之內(界)所產生的方向感,是由一個中心點所產生相對位置的感覺,這個空間感實質化之後,進而形成物質存有、色相。所以,「界」就是指位置存有,佔據著空間。
再來看佔據空間的「物質存有」,這些物質如果不斷分析拆解下去,就會成為類似分子、原子的基本粒子,在佛經中將這物質的極小單位稱為「微塵」。
如果是更小的單位則稱為「極微」,極微的七倍大稱為「微塵」,微塵的七倍大稱為「金塵」,「金塵」以能在黃金的分子間隙中遊走而有此名。在《阿毘達磨俱舍論》卷十二中說:「謂七極微塵為微量,積微至七為一金塵,積七金塵為水塵量,水塵積至七為一兔毛塵,積七兔毛塵為羊毛塵量,積羊毛塵七為一牛毛塵,積七牛毛塵為隙遊塵量。」這些物質單位都可以無限分解下去。在《楞嚴經》中,最小的物質單位叫做「鄰虛塵」,也就是緊鄰於虛空的塵,微小到幾近虛空的物質,再來就是虛空了。所以在佛法的概念中,「鄰虛塵」代表最基本的粒子,而整個物質的概念就像芭蕉的心一樣,一層一層地剝,剝到最後是空的。在《雜阿含經》卷十中有一個比喻,一個樵夫上山砍柴,看見芭蕉樹長得又直又大,以為必是好材,沒想到砍下之後,將葉子一片片撥除,撥到最後卻是空心的。佛經中因而以芭蕉來比喻空之實相。
在現代的科學裏,有用「能」、「量」、「質」來涵蓋空間的本質。也就是說先是能,後來產生量,最後才有物體的質子。而佛法則是用「心」、「時間」、「空間」的相續體來涵蓋整個宇宙。在這三個要素之中,又以「心」為主體。如果心轉成覺,覺悟之後,時間就自由了,空間也自由了,不再輪迴流轉,而是完全的自由,時間、空間都可自由創造、自由出入,不再受限於時間和空間。
心意識
佛教的宇宙觀和世間一般概念最大的不同,是佛法並不認為宇宙有創造者,而是由各個條件交互運作而成。在《雜阿含經》卷二中說:「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有因有緣滅世間。」意思是說,因為有各種因緣條件,而形成種種現象的生成與毀滅,而各種現象的生成與毀滅,背後必然也存在著各種因緣條件。
那麼,我們這個世界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在佛法的觀察中,驅動生命去造作各種行為的主體是生命與生俱來的貪、瞋、痴、慢、疑等種種煩惱,而這正是我們心意識的作用。我們這個世界,就是由生命集體的業力所形成的世界。在佛經中稱之為「業感緣起」,而且是「共業所感」,也就是共同的業力所感召而建立的世界,形成客觀的世界。例如,我們感到椅子存在、桌子存在,這是共業所感。「感」是指我們在人間形成共同的運作軌則,大家交互之間認同,形成客觀的實存。這實存來自我們主觀的共同約定,共同約定和世間相應而產生實際存有。就像秦始皇最初規定「車同軌、書同文」一樣,有了統一的度量衡和文字,大家都認同這個軌則,並依此來運作,這時整個國家就依著共同的軌則來運作,而產生了比之前更快速的變化。
而在這演化過程,我們就被共業所感之境拖著走。
所以,個體化的生命串習自己,而每一個個體又全部串在一起、相應在一起,每一個人都要複製他自身。這些是來自無明的我執。結果碰在一起時,相互協調,因為每個人都要保護他自己生命的存在。每一個生命的自身甚至意識身都要保護他自己。所以這樣的相應所感,就形成了現實的世界,這是一個共感的世界。世界是有相的,但其實它是虛幻的,只是在共感之下才是有相的。因此,這個世間就如同是大家共同的夢所串習而成的。而夢是「心」的集聚,「識」的生起。
我們對世界的了解能達到這樣的微細時,就能夠了解我們所生存的宇宙的位置,以及這世間的意義。因為我們的心在現有的實質世界,我們的心就會比較隱晦,雖然時時現起但作用力比較隱晦,且會被外在的時間和空間所限制。時間和空間交互在一起變成遷流相續、不斷演化的事實。
在構成宇宙的三要素中,空間的存有比時間更粗糙,時間的對立實質化之後才造成空間的存有。所以在禪定修行的過程中,我們會發覺到,空間先消失之後,時間才會消失。時間停滯之後,心體才會現前。心體現前之後,打破無明的心,悟境才會現前。一個高明的修行人能看到時間的間隙、時間的停止。修到最後,會看到這世間如雲,愈來愈如幻,很不實在,不實在到了極點之後,就是真實。如幻到極點的話,就是因緣所生、就是實相。這時會很清楚地看到一因一緣的形成,清楚到極點時,你就會看到時間和空間的間隙,就是看到時間在空間中停止的現象,整個世界是一片、一片的停止下來。
在禪定的境界中,層層向上,可以說明這個世界形成的結構。從解除欲界的纏縛、離開欲界的纏縛到色界初禪、二禪、三禪的時候,色界的纏縛愈來愈弱、空間的纏縛愈來愈弱、質量的纏縛愈來愈弱,到達四禪的時候,身心的感覺愈來愈細,越來越自由。因為實質的肉身本身是一種很大的壓力,當實質愈來愈淡化後,空間和時間的運動會愈來愈自由,能量愈來愈高。
 
相關商品
佛教的宗派
NT$ 295
NT$ 266
佛教的念珠
NT$ 220
NT$ 198
佛教的節慶
NT$ 260
NT$ 234
佛教的護法神
NT$ 320
NT$ 288
佛教的重要名詞解說
NT$ 380
NT$ 342
佛教的重要經典
NT$ 290
NT$ 261
神通感應錄
NT$ 250
NT$ 225
回商品列表
CLOSE

購物車 (0)

TOTAL:$0
無購物資料
庫存狀態文字
會員登入
更新驗證碼
忘記密碼?
立即結帳

為簡化流程,第一次購物您不需要加入會員就可以直接進行購物。完成訂購後,系統將自動將您升級為會員。

會員個資權益條款/會員服務條款

 

歡迎您加入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網路書店的會員(以下簡稱全佛文化),增進會員的福祉及保護個人隱私是我們最重要的經營理念。以下的條款請您耐心閱讀,以便能夠確實保障您的權益。

 

一、個人資料權益保護告知事項

由於「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在取得您的個人資料時,需告知下列相關事項並得到同意。

(一)取得之目的﹕為了用來記錄客戶的個人訂單以及配送商品的用途、最新特惠訊息及提供會員個人化之推薦服務。

(二)取得之內容﹕姓名、聯絡方式......等,詳如會員資料表。

(三)運用個人資料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1. 期間、方式:提供個人資料後,以電腦或其他方式持續給與關懷與服務。

2. 對象、地區: 全佛文化、與全佛文化有業務往來者及地區。

(四)就提供之個人資料,行使查詢、閱覽、複製、補充、更正,您得登入會員中心自行辦理;停止蒐集、處理、運用或刪除及無法登入會員中心,需提出證明資料向客服中心申請辦理。但法律另有規定者,得不依您的請求辦理。

(五)可自由選擇是否提供個人資料,若拒絕提供所需之個人資料或提供不完全時,全佛文化-網路書店提供之關懷與服務可能有所疏漏。

 

二、個人資料安全注意事項

保護會員的個人隱私是全佛文化-網路書店重要的經營理念,在未經會員同意之下,我們絕不會將會員的個人資料提供予任何無關之第三人。

(一)為了確實保護會員的個人隱私,我們全程使用SSL128bits最高等級加密,絕不會將您的會員及購買資料洩露給第三者,所以會員、消費者可以放心在本商店購物。

(二)會員請妥善保密自己的網路密碼及個人資料,不要將任何個人資料,尤其是網路密碼提供給任何人。在使用完網站所提供的各項服務功能後,務必記得登出帳戶,若是與他人共享電腦或使用公共電腦,切記要關閉瀏覽器視窗。

 

三、服務會員事項

(一)提供會員資訊﹕透過各種電子雜誌、電子郵件、郵件、電話等,提供各種資訊與服務。

(二)提供會員個人化專屬服務﹕就會員購買紀錄、心靈網路書店網站之瀏覽紀錄、所瀏覽之內容或廣告及其他關連事項、針對民調、活動、留言版等之意見、使用服務之內容,依客戶之個人屬性,進行個人化之分析作業、以便提供會員專屬之服務。

(三)回覆客戶之詢問﹕會員可以使用電子郵件、郵件、傳真、電話或其他任何直接間接聯絡方式向全佛文化-網路書店提出詢問,或與客服中心聯絡,我們會在最短時間回覆。

 

四、其他

(一)配合交易行為﹕會員對商品或勞務為預約、下標、購買、參與贈獎或其他交易時,我們為了完成商品配送、勞務提供、價金給付及相關之服務等,而請會員配合回答詢問或其他完成交易所必要知行為,會員均應配合。

(二)對於其他服務提供者之個資提供﹕會員對其他服務提供者之商品或勞務為預約、購買、參加贈獎活動或其他交易時,我們只在該交易必要範圍內,將會員之個人資料提供予該服務提供者,並由該服務提供者負責管理個人資料。我們會以規約課予服務提供者擔負保障會員隱私之責任;並告知其侵害會員權益,將有民刑事責任。但無法保證服務提供者會必然遵守。詳細內容,請向各別服務提供者洽詢。

(三)提供個人化專屬服務時,亦可能於上述規定之目的以外,利用個人資料。此時將在該個人化專屬服務之網頁載明其要旨並取得您同意。

隱私權保護/隱私權政策

 

全佛文化網路書店(http://www.buddhall.com)為一提供線上交易服務之網站,為保護網站使用者所提供之個人資料,故制定下列條款以為隱私權保護:

 

一、使用者資料之蒐集目的:

此資料的蒐集目的,係為確認於全佛文化網路書店進行交易服務行為,或取得資訊的使用者,其身份確認及提供有關服務之用,範圍如下:使用者應全佛文化網路書店之要求而留存之姓名、地址、電話、電子郵件帳號等個人資料。

 

二、使用者資料的使用:

經過讀者同意所登錄的資料,只作為寄送商品、連絡讀者、訊息傳遞、內部分析或商業服務用途,絕不提供任何第三人使用或移作其他用途。

但如在下列情形下,全佛文化網路書店可能將個人資料提供予第三人使用。

為了提供服務或優惠權益,需要提供第三人使用會員資料時,本網站將充分說明後,由會員自由選擇是否接受此優惠服務。

司法單位要求提供特定個人資料,將在司法單位正式程序下,作必要的配合。

 

三、個人資料之修改:

使用者可隨時利用帳號和密碼更改所輸入個人資料。但交易記錄、付款資料所留資料,則不在此範圍內。

 

四、資料之安全保護:

全佛文化網路書店將盡力以合理之技術及程序,保障所有資料安全。

 

五、網頁的使用:

為服務使用者,全佛文化網路書店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連結,使用者可經由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全佛文化網路書店並不保護使用者於該等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六、隱私權保障條款的修正權利:

本條款將因應科技發展、相關法規之修訂或其他環境變遷之因素而作適當的修改,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的立意。該修改過之條款亦將立即刊登於網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