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佛文化

商品介紹 PRODUCT LIST
七優曇華–明末清初的女性禪師–下
商品編號:10100068
優惠價:$360 原價:$400
作       者蘇美文  著            系列集數:女佛陀系列 2
出  版  社:全佛文化              出版日期:2014年3月
語       言:繁體中文            規       格:軟皮精裝 / 21 x 15 cm
ISBN 9789866936760
內容簡介
女禪師們,正從歷史舞台上現身,在燦爛的春陽中,微笑著帶引我們走向地球的新黃金世紀!
專文推薦:地球禪者 洪啟嵩
推薦人(依姓氏筆畫排列):
丁敏‧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麗萍‧姊妹電台創辦人
索羅寧‧佛光大學教學系副教授
黃運喜‧玄奘大學宗教系教授
劉國威‧國立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
藍吉富‧中華佛學研究所研究員
嚴祥鸞‧實踐大學教授
本書是世界上第一本深入研究女禪師修行與教化的學術專題論述。作者用心考據明末清初七位女禪師的史料,修證法要與弘法風貌,使他們的智慧與風姿,脫去歷史的塵燼,宛如千年一現的優曇華,在21世紀重現芳華,開悟眾生覺性。
本書的出版,成了我心中最深層的喜樂與敬悅。期待本書能讓一切女性的智慧,綻放在21世紀,讓人間過去那麼多個陽剛世紀當中,對人間所造成的耗損,能夠在溫和、敦厚、美麗的女覺性智慧中,得到甦息,走向地球的新黃金世紀!
–地球禪者‧洪啟嵩
本書對禪宗女性的文獻、議題與女禪師面貌的發掘與探索,有開發之功,論述也頗踏實,甚為可貴。
–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丁敏
本書章節安排嚴謹,立論詳實精闢,無論在質或量上均屬佳作,就明末清初女性禪師之研究,除非有新史料問世,否則後人很難超越本書。
–玄奘大學宗教系教授‧黃運喜
這是一本令人欣喜的書。蘇美文博士這本書的出版,成了我心中最深層的喜樂與敬悅。這本書也讓我在女覺性議題上多年來的努力,有了美麗而燦爛的成果。
2008年,我在廣州南華寺主持禪七,此處是六祖惠能大師的道場,也是中華禪宗的發源地。在奇特的因緣下,走進了中國第一位女禪師無盡藏比丘尼的道場:「無盡庵」。
無盡藏比丘尼是惠能大師的女弟子,在遇到六祖前就已出家,並讀解《大涅槃經》多年。《六祖壇經》如是記載:
師自黃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無知者。有儒士劉志略,禮遇甚厚。志略有姑為尼,名無盡藏,常誦大涅槃經。師暫聽即知妙義,遂為解說。尼乃執卷問字。
師曰:「字即不識,義即請問」。
尼曰:「字尚不識,曷能會義?」
師曰:「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尼驚異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請供養」。
無盡藏尼深知六祖為悟道之人,而號召曹溪當地村民重建寶林寺(今南華寺),並請惠能住持說法。由於這段因緣,自唐代以來,無盡庵皆與南華寺並存,而無盡庵則作為女性修行道場。
我在南華寺主禪的第六天,解七的前一天,帶領禪眾經行至無盡庵。庵中平時極少信眾至此,住持尼師看一行人靜默而來,問道:「你們是來見祖師的嗎?」遂而歡喜開三門迎接。殿中原供有尼師的不壞肉身,卻在文革時期慘遭破壞,目前只有其真身塑像。大眾在殿中安身禪坐,與女禪祖師共於堂中參禪相會。此時,我向大眾宣示了女禪者時代的來臨。
在人間以男性為主體的社會結構中,禪宗可說是最尊重女性的。但即便如此,仍然無法讓偉大的女禪師得到應有的地位,令人深感遺憾。這也是為什麼我在1998年,寫下《女人禪》,從經籍中的隻字片語,仔細採集女禪師的史料,以現代語彙,讓唐代到清代四十位女性智慧覺者的風姿,重現於21世紀。
令我感到欣喜的是,此書成了作者投身女覺性之旅的指標,祝福與鼓舞的力量。
多年來她對我女性覺悟議題的訪談,記錄了一場又一場現代「女化」運動思想的啟蒙。其自述:「多年多次的直言扣問,成了一場場女化對談,長養了力量,開闊了心量,也醞釀來一場女化運動。於是老師率先給出《女人禪》二冊,獨步奇峰,為在歷史暗夜的女性禪師身影,點上了火炬,示以直然行動之無礙,示以有為者亦若是之祝福。」
女性的成就者,在佛教中自有不斷相續的傳承事實,而女性的修行條件,雖然與男性的修行者,有著各自的優點,但是在實相中本無差別。可惜的是,在世間的因緣外相中,卻遭到疏忽與壓抑,而使其本然的光輝與力量,不能如實的彰顯。
早從達摩祖師以來,其傳法弟子中,就有一位總持比丘尼,被達摩稱許為得到他的肉。而這女人禪的傳統,雖然自古以來,在男性中心的社會中,不能成為顯著的大流,但是傳承是沒有斷絕的。
在《華嚴經》〈十地品〉中說:「此諸法法性,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常住不異」,即使是佛陀的出現與否,對實相都無影響,更何況是男性、女性呢?
性別的議題屬於世間生滅的因緣,在緣起相中,人類有男性、女性的狀態,但許多的眾生,更以「無性」,或「不確定性」,來影響其存有及延續。
女禪師的議題,是因為男禪師的議題而來的,如果沒有對男禪師的執著,女禪師的議題就不需要出現。所以有女性議題的出現,是因為男性太執著或對男性的太執著,這是很清楚的。佛法的核心第一義諦是:「成佛是超越性別的」、「非男女相」,如果主張男性才能成佛,那不就跟佛法核心相砥觸了嗎?原本這個議題是不用談的,一個是世界悉檀:「說男說女」,一個是第一義悉檀:「非男女相」,當然要談的是第一義悉檀。但是面對世間緣起,為了破除世間對世界悉檀的執著,所以又回來講另一個世界悉檀。才能東壁打倒西壁,呈現第一義諦。所以,不講女禪師,就無以彰顯「非男女相」,就無法突顯第一義悉檀。
佛陀在處理女性的議題時,是十分溫柔的。他安住於實相之中,體悟這是文化的我執,而文化是不斷生滅的過程。在經典中,有的觀念在現代的緣起看來是必須轉化的,例如,將妻子、兒女視為可布施之物。在《生經》中說:「衣食珍寶,國土妻子,是為外施。支體骨肉,頭目髓腦,是為內施。」在佛陀身處的時代,或許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偉大佈施,但在現代,這恐怕是違法了!佛陀在隨順世間因緣的同時,也隨時幫助一切生命調整方向,趣向中道。這也是為何經典中女性修行、成佛的議題,不斷地被提出的原因。
在實相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不生不滅,體性無礙的。在現實的世間因緣,不管是女是男,乃至於一切性別與生命,都能展現平等的實相與究竟的修行實證。
在這個時代,無論是印度、西藏乃至中國,女性的成就議題,必將成為未來實證及佛法界的核心。從女禪師到女佛陀,最終是走向男女對消、超越男女相的實相之途。女禪師的出現,是一種深層的願景與行動。期望在所有的法界宇宙,不只是在法界萬相本然圓滿,而且無論是性別、種族與生命,也能在種種的因緣萬象展現下,現前平等。
本書是世界上第一本深入研究女禪師修行與教化的學術專題論述。作者用心考據明末清初七位女禪師的史料,其修證法要與弘法的風貌,透過作者深刻的文學底蘊與修證觀點,使七位女禪師的絕世智慧與風姿,脫去歷史的塵燼,宛如佛經中數千年一現的優曇華,在21世紀重現芳華,開悟眾生覺性。
期待本書讓一切女性的智慧,能綻放在21世紀,讓人間過去那麼多個陽剛世紀當中,對人間所造成的耗損,能夠在溫和、敦厚、美麗的女覺性智慧中,得到甦息。女性不需要脫離女的自性,而去運用或移植男性中心的模態展現,在逐漸走向的女覺性世紀當中,女覺性的智慧必然如實地昇華人間。祈願每一個女性的自覺者,能發覺自身即是禪心智慧,自在展現自身真、善、美、聖的風姿,成為真正的觀自在者。
女禪師們,正從歷史舞台上現身,在燦爛的春陽中,微笑著帶引我們走向地球的新黃金世紀!
購物說明
商品示意圖僅供參考,請以實際供貨商品為準!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
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有聲出版品及食品,因性質特殊,一經拆封,即不接受退貨。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試閱/試聽
壹、緒論

一、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
明末開刻到清初才完成的明版大藏經:《嘉興藏》收有七部女性禪師語錄,這是目前所見漢文大藏經僅見的女性禪師語錄,在大量的男性禪師語錄裏,她們蒙著厚塵,沒被注目,卻曖曖含光。
這七位女性禪師分別是祇園行剛(1597-1654)、義公超珂(1615-1661)、一揆超琛(1625-1679)、季總行徹(1606-?)、寶持玄總(?-1661前歿)、祖揆玄符(?-1670仍在)、子雍成如(1648-1699仍在)。她們皆活動於明末清初,所以她們的語錄不僅是明末清初佛教的重要史料,更為佛教、禪宗、女性留下珍貴的宗教資料,藉由這些語錄文本可以很具體地探索女性禪師的修行、開悟、弘法、禪風,甚至女性修行教團在當時的運作情形,使一向資料間接、乏少、煙滅不顯的女性修行史,得以有較全面完整的觀察根據。
佛教女性的文獻資料並非沒有,只是較少,更在不受重視的因素下,若是存在,可能未受書寫,有幸被書寫,可能未能留存,既有留存,卻多只存在隻字片語、斷簡殘篇,不容易被關注,以致於被書寫者多灰飛,被留存者多塵封。所以重要性云云,實則與關注性有關,能受關注,習於此者便多,有所成者亦多,所存者也就多,所存者多,自然會受關注,數量與質量,兩兩相乘,重要性就於焉產生了。然而女性於此,正好相反,兩兩相減,漸次灰暗無聲。不僅是佛教女性文獻如是,其他宗教女性,甚至所有女性之文獻資料都有這樣的處境。
而女性或宗教女性、佛教女性之所以未受書寫、關注,自然與整個社會文化之公領域表現以男性為主有關。直到近代女權運動的興起,女男平等成為人權的基本精神,便開始注意到各層面的女性處境與待遇,而宗教女性的問題亦在其中,甚至因為某些宗教教義,讓宗性女性所遇到的困境更迥別於一般女性。然而即使從宗教女性來看,各宗教女性的處境又不盡然相同,但佛教女性的問題應該是這當中較沒有那麼大衝突矛盾的,雖然有一些為了隨順現實運作而產生的折射扭曲,但一旦大乘佛教經典裏的女性以及禪宗女性出現,便讓這個問題從根本處、究竟處得到解決。來到漢傳佛教,禪宗有著「教外別傳」之顛覆風格,掃蕩一切虛妄,更包括男女相之虛妄執取,所以在禪宗教法下,女性的出現,便是對男修行者的一大顛覆與考驗,讓他們對性別有更徹底的反省,也因此無形中給予女性較大、平等的空間,甚至因而造就出一些機鋒不讓、形象鮮活的禪宗女性,例如禪婆、女禪師,所以禪宗女性在佛教女性中算是最精彩,最靈活自在、機鋒不讓的一群,而女性禪師語錄的浮現,不僅是佛教女性文獻的浮現而已,更是對佛教女性議題,極具典範價值與意義的。
雖然禪宗有這樣的特質,但整個大環境未變,比起男性禪師,她們浮現出來的人數還是不夠多,留存的文獻更是稀少簡略,自唐代達摩座下的妙總開始,從清初燈傳之集大成《五燈全書》裏可採集到的女性禪師有五十位左右,再旁其三十位左右之禪婆(優婆夷),連帶民國釋震華《續比丘尼傳》多著錄者十餘人等等,看來似乎也不少了,但比起燈錄裏成牘累篇的男性禪師傳記,真是九牛一毛,而且男性禪師除了燈傳所載外,多有語錄留存傳世,這些女性禪師或禪婆多只在燈傳短短地留下隻字片語,或只是附著在男性禪師的傳記裏,直到明末清初祇園等七位女性禪師的語錄出版行世,並被《嘉興藏》收納,我們才得以見到比較完整的女性禪師修證、弘法的資料文獻。
由於語錄所載常有序文、上堂、法語、小參、詩偈、行狀、塔銘、跋等內容,包括個人傳記、禪法教化、時人觀點、弟子信眾、弘化道場等等,有禪師自己、弟子信眾、時人居士的參入,更有女性禪師的肖像寫真,所以幾乎是一本以法為中心的全傳記了,其豐富度比起燈傳之單調記載,不啻有天壤之別,由此切入探索女性禪師之種種,正是確當其所,亦足以作為當時女性禪師之表徵,可彌補禪宗女性文獻之不足,讓禪宗女性形象更見清晰,更可為禪宗歷史、佛教女性添上有意義之一頁。
連帶地,由此擴及到其所處的時代:明末清初,也發現不只這七位女性禪師,而是有一群女性禪師的出現,有些亦有出版語錄,可惜未見留存,換言之,當時有女性禪師之繁盛現象,更正確地說,有許多女性禪師接受禪門傳承、弘法度眾,而且被書寫下來。明清的禪宗被視為中國禪宗的衰微期,禪宗盛況不再,漸為淨土法門所取代,但臨於明末清初,卻有密雲禪師之臨濟復興,然這個復興只是迴光返照,迅即隱沒無力,不過,因為這段迴光,卻照亮出前所未有的女性禪師身影,這不僅是禪門與女性的問題而已,已經涉及禪宗史,以及其與時代文化的互動狀況,因此使得這個議題,擴及到時代文化層面,更具有探索討論的價值。
從中再進一步探問,既然當時有一群女性禪師的出現,何以選擇這七位女性禪師及其語錄?只因為只有這些語錄留存?這是否被文獻限制?這當然是被文獻所限,尤其是女性文獻缺乏的環境之下,況且學術研究本是根據文獻證據說話,基本上都受文獻所限,只是如何從有限的文獻中發掘有意義的內涵,才是重點。就如前面所言,這七部語錄,是目前僅見的女性禪師語錄,就這點來說,其重要性不言可喻,所以與其說是文獻所限,無寧說是在極其有限、困難的文獻環境下,藉此發掘難得的女性禪師狀況,因為除此之外,我們無由得見她們具體的身影,而她們的身影與教化,在禪宗女性史、佛教女性史、宗教女性史,甚至中國女性史,都極其重要。
在同一時代,亦有其他的女性禪師出版了語錄,卻未能留存,這當中有幸與不幸等各種因素,而其中的關鍵在《嘉興藏》,因為被這部藏經收入,七位女性禪師語錄才得以保存,相反的,其他人的語錄也因沒有被收入,無緣與後人相見。我們無法探問為何她們沒有被收入,但卻可以探索這七位女性禪師語錄為何會被納入《嘉興藏》。
所以本論文將以這七位女性禪師為中心,以其語錄為文本基礎,分別從禪宗/女性/語錄出發,以禪宗為中心,其與女性、禪法、時代文化之互動;以女性禪師為中心,其與佛教、禪宗、男女性別、禪法教化、信眾道場、寫真形象、時代文化的關係;以語錄為中心,其與禪宗語錄出版、藏經出版、時代女性出版的互動;以女性為中心,觀察禪宗與淨土教法下的女性形象。並由此提出幾個問題:由這些女性禪師語錄呈現怎樣的女性禪師之參學、修證、教化、形象?她們的禪法如何?她們對性別問題的看法?她們對男女信眾的教化有何特別之處?為何她們的語錄能在明末清初出版,甚至入藏?語錄出版背後呈現的書寫意識為何?相對於其他宗派,禪宗女性的特質為何等等。
由這些問題的提出、探究與解決,不僅可以看到禪教平等法義的具體實踐,更應該可以比較完整、真實地看到禪宗女性的典範人物,以及可以給予佛教女性議題一些典範性的詮釋。
相關商品
七優曇華–明末清初的女性禪師–上
NT$ 580
NT$ 435
回商品列表
CLOSE

購物車 (0)

TOTAL:$0
無購物資料
庫存狀態文字
會員登入
更新驗證碼
忘記密碼?
立即結帳

為簡化流程,第一次購物您不需要加入會員就可以直接進行購物。完成訂購後,系統將自動將您升級為會員。

會員個資權益條款/會員服務條款

 

歡迎您加入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網路書店的會員(以下簡稱全佛文化),增進會員的福祉及保護個人隱私是我們最重要的經營理念。以下的條款請您耐心閱讀,以便能夠確實保障您的權益。

 

一、個人資料權益保護告知事項

由於「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在取得您的個人資料時,需告知下列相關事項並得到同意。

(一)取得之目的﹕為了用來記錄客戶的個人訂單以及配送商品的用途、最新特惠訊息及提供會員個人化之推薦服務。

(二)取得之內容﹕姓名、聯絡方式......等,詳如會員資料表。

(三)運用個人資料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1. 期間、方式:提供個人資料後,以電腦或其他方式持續給與關懷與服務。

2. 對象、地區: 全佛文化、與全佛文化有業務往來者及地區。

(四)就提供之個人資料,行使查詢、閱覽、複製、補充、更正,您得登入會員中心自行辦理;停止蒐集、處理、運用或刪除及無法登入會員中心,需提出證明資料向客服中心申請辦理。但法律另有規定者,得不依您的請求辦理。

(五)可自由選擇是否提供個人資料,若拒絕提供所需之個人資料或提供不完全時,全佛文化-網路書店提供之關懷與服務可能有所疏漏。

 

二、個人資料安全注意事項

保護會員的個人隱私是全佛文化-網路書店重要的經營理念,在未經會員同意之下,我們絕不會將會員的個人資料提供予任何無關之第三人。

(一)為了確實保護會員的個人隱私,我們全程使用SSL128bits最高等級加密,絕不會將您的會員及購買資料洩露給第三者,所以會員、消費者可以放心在本商店購物。

(二)會員請妥善保密自己的網路密碼及個人資料,不要將任何個人資料,尤其是網路密碼提供給任何人。在使用完網站所提供的各項服務功能後,務必記得登出帳戶,若是與他人共享電腦或使用公共電腦,切記要關閉瀏覽器視窗。

 

三、服務會員事項

(一)提供會員資訊﹕透過各種電子雜誌、電子郵件、郵件、電話等,提供各種資訊與服務。

(二)提供會員個人化專屬服務﹕就會員購買紀錄、心靈網路書店網站之瀏覽紀錄、所瀏覽之內容或廣告及其他關連事項、針對民調、活動、留言版等之意見、使用服務之內容,依客戶之個人屬性,進行個人化之分析作業、以便提供會員專屬之服務。

(三)回覆客戶之詢問﹕會員可以使用電子郵件、郵件、傳真、電話或其他任何直接間接聯絡方式向全佛文化-網路書店提出詢問,或與客服中心聯絡,我們會在最短時間回覆。

 

四、其他

(一)配合交易行為﹕會員對商品或勞務為預約、下標、購買、參與贈獎或其他交易時,我們為了完成商品配送、勞務提供、價金給付及相關之服務等,而請會員配合回答詢問或其他完成交易所必要知行為,會員均應配合。

(二)對於其他服務提供者之個資提供﹕會員對其他服務提供者之商品或勞務為預約、購買、參加贈獎活動或其他交易時,我們只在該交易必要範圍內,將會員之個人資料提供予該服務提供者,並由該服務提供者負責管理個人資料。我們會以規約課予服務提供者擔負保障會員隱私之責任;並告知其侵害會員權益,將有民刑事責任。但無法保證服務提供者會必然遵守。詳細內容,請向各別服務提供者洽詢。

(三)提供個人化專屬服務時,亦可能於上述規定之目的以外,利用個人資料。此時將在該個人化專屬服務之網頁載明其要旨並取得您同意。

隱私權保護/隱私權政策

 

全佛文化網路書店(http://www.buddhall.com)為一提供線上交易服務之網站,為保護網站使用者所提供之個人資料,故制定下列條款以為隱私權保護:

 

一、使用者資料之蒐集目的:

此資料的蒐集目的,係為確認於全佛文化網路書店進行交易服務行為,或取得資訊的使用者,其身份確認及提供有關服務之用,範圍如下:使用者應全佛文化網路書店之要求而留存之姓名、地址、電話、電子郵件帳號等個人資料。

 

二、使用者資料的使用:

經過讀者同意所登錄的資料,只作為寄送商品、連絡讀者、訊息傳遞、內部分析或商業服務用途,絕不提供任何第三人使用或移作其他用途。

但如在下列情形下,全佛文化網路書店可能將個人資料提供予第三人使用。

為了提供服務或優惠權益,需要提供第三人使用會員資料時,本網站將充分說明後,由會員自由選擇是否接受此優惠服務。

司法單位要求提供特定個人資料,將在司法單位正式程序下,作必要的配合。

 

三、個人資料之修改:

使用者可隨時利用帳號和密碼更改所輸入個人資料。但交易記錄、付款資料所留資料,則不在此範圍內。

 

四、資料之安全保護:

全佛文化網路書店將盡力以合理之技術及程序,保障所有資料安全。

 

五、網頁的使用:

為服務使用者,全佛文化網路書店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連結,使用者可經由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全佛文化網路書店並不保護使用者於該等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六、隱私權保障條款的修正權利:

本條款將因應科技發展、相關法規之修訂或其他環境變遷之因素而作適當的修改,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的立意。該修改過之條款亦將立即刊登於網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