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藏》史上最完整的龍王經典、真言、修法總集!
國際堪輿名家 楊光祚老師推薦:龍年無上轉運——供奉《龍王藏》,千萬龍王、龍族歡喜守護!
本藏特色:
▌史上首部龍王相關經藏、真言咒語、修持法軌總集,珍藏者獲諸尊龍王無盡福佑。
▌由國際禪學大師洪啟嵩親自主持編藏,並重新書寫諸龍悉曇梵字真言。
▌收錄諸龍相關真言,除了原經中的漢文音譯之外,並加上梵音之羅馬拼音及悉曇梵字完整呈現。
▌深入了解神祕的龍族,看居住於地、水、火、風、空,乃至外星系的龍王,與人間的密切關聯。
▌解開龍王與風調雨順、天災地變的關鍵密碼,如何守護龍王身心安穩喜悅,開創人類、龍族共榮、共覺大未來。
古老力量象徵的龍族,過去僅片面存在於傳說與神話中,其實龍族與地球、人間息息相關,雖與人類看似不同的存在生命體,卻與人類共享大自然物質實相,在地、水、火、風、空五大之中,都有無量的龍族居住。
龍王有不同形象與善惡之分,在佛經中有具福修行的龍王,亦有「非法行龍王」。經典中記載,當龍王身心不安時,會出現種種天地異變,產生瘟疫等種種疫疾。當人類的心識困擾,透過訊號、電頻傳達,在虛空中交織成陰暗的網絡,以及地球自然環境的破壞,乃至於重大的天災人禍、戰爭、核子武器等,都會不斷造成龍族身心的折磨,進而引發其瞋心,而引發地球的更大生態破壞與災變。
佛陀從誕生、悟道、傳法乃至涅槃,龍王都一心守護著佛陀,並時時出現在佛陀傳法大會中莊嚴道場。許多龍王亦是菩薩的化現與真修實證者,佛陀也為許多龍族授記成佛。經典中多次形容龍宮的情景,亦有說佛法隱沒時,龍宮即為護持、祕藏佛典的地方。相傳龍樹菩薩即是或大龍菩薩接入龍宮,開七寶藏,授與諸方等深奧經典。
值此時代因緣,史上第一次龍王相關經典經教的集結——《龍王藏》,將佛陀對諸龍的深刻教法,完整留下,一使人與龍族皆具足智慧、慈悲,二幫助龍族遠離眾困,具足福德威力,守護地球人間,三更護佑擁有此套法藏者,了悟佛菩薩所開啟的龍王祕藏,不僅蒙佛護佑,更生生世世永受龍王福佑。祈願一切人類、諸龍,乃至一切有情,都能成就共善、共榮,得證大覺成就。
佛陀的一生,都與龍王有深刻的因緣。從誕生、悟道、傳法乃至於涅槃,龍王都一心守護著佛陀。
龍族雖然具足了廣大的威力與福德,但由於智慧與瞋習的問題,因此也容易受外境的干擾影響。尤其是龍族不似其餘的天人,而是與人間的因緣較為接近,所以人間的發展往往影響到他們的生存環境。
現今整個地、水、火、風、空生態環境的破壞,乃至於重大的天災人禍、戰爭、核子武器都對他們產生深刻的影響。而手機訊號與空中的各種電頻,更使人類的心識困擾,透過電頻不斷對龍族身心的折磨,進而引發其瞋心,而引發地球的更大生態破壞與災變。
因此,我們希望能夠將關於龍王的經典,編輯成為《龍王藏》,一者,能讓佛陀對於諸龍的深刻教法,完整留下,使人與龍族皆得具足慈悲、智慧,進而圓滿無上菩提。二者,幫助龍族遠離各種困境而身心安頓,使其具足福德威力,守護地球人間。三者,使擁有此套法藏者,能生生世世永受一切龍王的福佑。龍王是具足大福德與佛法祕藏者,必能使供養《龍王藏》者眾願成就、具足福德、智慧,與諸龍王共成佛道。
為了讓大家能迅速的掌握到《龍王藏》中經典的義理,此藏佛典全部採用新式分段、標點,使讀者能事半功倍的總持佛心妙智,具足廣大的福力、守護,迅速掌握到幸福與光明的根源。
這一套《龍王藏》是史上第一次龍王相關經教的集結,而在梁武帝天監十六年,曾經令莊嚴寺沙門寶唱編輯〈眾經擁護國土諸龍王名錄〉三卷,作為龍王佑助國土的因緣,惜已佚失。
緣此,二○一七年我於菩提伽耶龍王池大修法中,除了收錄一切龍佛、龍菩薩及龍王名錄外,並修造《吉祥法界諸大龍佛、龍王•菩提伽耶龍王池大修法》法軌,蒐於附錄之中。本套《龍王藏》除了編集諸龍王相關經教之外,並將諸龍相關真言,除了原經中的漢文音譯之外,並加上梵音之羅馬拼音及悉曇梵字完整呈現,便於讀者誦持。此次編纂的相關經論及參校之研究資料十分龐大,祈願有心研究者能再深入精研,期望能更臻於圓滿。
《龍王藏》將大藏經中的一切龍王教法,完整的編輯,希望帶給人世間廣大的光明,眾生吉祥福樂,地球上的一切人類、龍族、眾生,共發無上菩提心,並得證大覺成就。
《龍王藏》的出版,將帶給人間許多的法喜與福德,因為透過這些經典的導引,將使我們了悟佛菩薩所開啟的龍王祕藏,不只能讓我們得到諸佛菩薩的慈光佑護,更能令我們在一切龍王護法的守護下吉祥願滿。——作者洪啟嵩
《龍王藏》第五冊 目錄
目錄
善啟龍王密藏釋迦牟尼佛皈敬文
出版緣起
凡例
龍王藏導讀 洪啟嵩
♦賢愚經 摘錄 元魏 慧覺等譯
卷八 (四○)大施抒海品第三十五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 摘錄 東晉 佛陀跋陀羅譯
卷一 六譬品第一
序觀地品第二
卷二 觀相品第三之二
卷三 觀相品第三
卷四 觀相品第三之四
卷五 觀佛心品第四
卷六 觀四威儀品第六之一
卷七 觀四威儀品第六之餘
◆菩薩瓔珞經(一名現在報) 摘錄 姚秦 竺佛念譯
卷二 龍王浴太子品第四
卷十二 釋提桓因問品第三十五
◆金光明經 摘錄 北涼 曇無讖譯
卷二 四天王品第六
卷三 鬼神品第十三
卷四 囑累品第十九
◆合部金光明經 摘錄 北涼 曇無讖譯
卷五 四天王品第十
卷七 鬼神品第十八
卷八 付囑品第二十四
◆金光明最勝王經 摘錄 唐 義淨譯
卷五 四天王觀察人天品第十一
卷七 如意寶珠品第十四
◆入楞伽經 摘錄 元魏 菩提留支譯
卷一 請佛品第一
◆大乘入楞伽經 摘錄 唐 實叉難陀譯
卷一 羅婆那王勸請品第一
◆大乘同性經(亦名一切佛行入智毘盧遮那藏說經) 摘錄 北周 闍那耶舍譯 卷上
卷下
◆證契大乘經(亦名入一切佛境智陪盧遮那藏經) 摘錄 唐 地婆訶羅譯
卷上
卷下
◆正法念處經 摘錄 元魏 瞿曇般若流支譯
卷十八 畜生品第五之一
卷十九 畜生品之二
卷二十 畜生品第五之三
卷二十一 畜生品第五之四
卷六十八 身念處品之五
卷六十九 身念處品之六
◆佛說罵意經 摘錄 後漢 安世高譯
◆佛說除恐災患經 摘錄 乞伏秦 釋聖堅譯
◆佛說因緣僧護經 摘錄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佛說法集經 卷六 摘錄 元魏 菩提流支譯
◆佛說諸法勇王經 摘錄 宋 曇摩密多譯
◆佛說一切法高王經︵一名一切法義王經︶ 摘錄 元魏 瞿曇般若流支譯
◆諸法最上王經 摘錄 隋 闍那崛多譯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 卷下 摘錄 唐 釋智嚴譯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 摘錄 唐 善無畏共一行譯
卷一 入真言門住心品第一
入漫茶羅具緣真言品第二之一
卷二 普通真言藏品第四
卷四 密印品第九
◆攝大毘盧遮那經大菩提幢諸尊密印標幟曼荼羅儀軌 卷二 摘錄 唐 輸波迦羅譯
◆大毘盧遮那經廣大儀軌 卷中 摘錄 唐 善無畏譯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經卷第二菩提幢密印幟曼荼羅品之二 摘錄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蓮華胎藏菩提幢幟普通真言藏
◆廣大成就瑜伽 卷下 摘錄 法全集
◆胎藏梵字真言 上卷 摘錄
◆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 卷四 摘錄 唐 金剛智譯
◆金剛峯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 摘錄 唐 金剛智譯
卷上 攝一切如來大阿闍梨位品第三
愛染王品第五
卷下 一切如來內護摩金剛軌儀品第十
金剛薩埵菩提心內作業灌頂悉地品第十一
大金剛焰口降伏一切魔怨品第十二
◆諸佛境界攝真實經 摘錄 唐 般若譯
卷下 修行儀軌品第六
◆佛說瑜伽大教王經 摘錄 宋 法賢譯
卷五 相應方便成就品第八
◆佛說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 摘錄 宋 法護譯
卷一 拏吉尼熾盛威儀真言品第二
◆蘇悉地羯囉經 摘錄 唐 輸波迦羅譯
卷下 補闕少法品第三十六
◆佛說陀羅尼集經 摘錄 唐 阿地瞿多譯
卷第九(金剛部卷下) 畫烏樞沙摩像法呪第二十
卷第十一(諸天卷下) 西方毘嚕博叉天王法印呪第七
又四天王通心印呪第九
又四天王通心印呪第十
四天王像法
一切龍王法身印呪第十九
又有龍王法身印第二十
五方龍王華座印第二十一
五方龍王牙印第二十二
祈雨法壇
水天呼召印呪第三十五
造水天像法
水天身印第三十六
◆金剛頂瑜伽護摩儀軌 摘錄 唐 不空譯
◆金剛頂瑜伽護摩儀軌(別本)摘錄 唐 不空譯
◆火吽軌別錄 摘錄
◆佛心經 摘錄 唐 菩提流志譯
卷上 佛心經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
卷下 佛心中心印品中
◆佛說大乘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 摘錄 宋 法天譯
◆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般怛羅大神力都攝一切呪王陀羅尼經
◆大威德最勝金輪三昧呪品第一 (又名大佛頂別行法無畏出) 摘錄
◆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鉢怛羅諸菩薩萬行品第二
◆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諸天品第四
◆大佛頂如來信印召一切小天呪印法品第五
◆頂輪王大曼荼羅灌頂儀軌 摘錄 唐 弘集
《龍王藏》作者簡介
洪啟嵩,為國際知名禪學大師。年幼深感生死無常,十歲起參學各派禪法,尋求生命昇華超越之道。二十歲開始教授禪定,海內外從學者無數。
其一生修持、講學、著述不輟,足跡遍佈全球。除應邀於台灣政府機關及大學、企業講學,並應邀至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俄亥俄大學,中國北京、人民、清華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復旦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演講。並於印度菩提伽耶、美國佛教會、麻州佛教會、大同雲岡石窟、廣東南華寺、嵩山少林寺等地,講學及主持禪七。創辦南玥覺性藝術文化基金會、印度菩提伽耶全佛公益信託,現任中國佛教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大學講座教授、台灣不丹文化經濟協會榮譽會長。
畢生致力以禪推展人類普遍之覺性運動,開啟覺性地球,2009與2010年分別獲舊金山市政府、不丹王國頒發榮譽狀,2018年完成「世紀大佛」巨畫,獲金氏世界記錄認證「世界最大畫作」(168.76公尺X71.62公尺),2020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歷年來在大小乘禪法、顯密教禪法、南傳北傳禪法、教下與宗門禪法、漢藏佛學禪法等均有深入與系統講授。著有《白話華嚴經》等〈白話佛經系列〉;《禪觀秘要》《通明禪禪觀》等〈禪觀寶海系列〉;《密法總持》《現觀中脈實相成就》等〈密乘寶海系列〉;《楊枝淨水》等〈觀音傳十萬史詩系列〉等書籍,著述主編書籍近三百部。
《龍王藏》第五冊 導讀
龍王藏第五冊所蒐列之經典,包含了如下經典中,與龍王相關部份之經文摘錄:
《賢愚經》,全稱為《賢愚因緣經》,是元魏‧慧覺等所譯,全文共十三卷六十九品。漢譯而外,還有藏文、蒙文譯本,大正藏漢譯本是依高麗本六十二品,並加入宋、元、明三本之大光明王始發道品、快目王眼緣品等七品,共計六十九品,而西藏譯本為五十一品。收於大正藏第四冊(T4, No. 202)。
本經為集種種譬喻因緣之經典,內容以賢者與愚者之因緣譬喻,全經六十九品,每品即是一則因緣譬喻故事之經教。本藏摘錄卷八〈大施抒海品第三十五〉中,佛為舍利弗等解說侍佛因緣,而說過去世佛陀為大施王子,舍利弗、目犍連、阿難、離越等諸佛弟子各為龍王、海神之因緣,摘錄經中大施王子入海中取寶,與龍王相關之部份經文。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為東晉‧佛陀跋陀羅所譯,全文共十卷,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T15, No.643)。本經內容敘述佛陀安止於迦毘羅城尼拘樓陀林時,為父親淨飯王及姨母開示觀佛三昧法門的經典。
全經有:〈六譬品〉、〈序觀地品〉、〈觀相品〉、〈觀佛心品〉、〈觀四無量心品〉、〈觀四威儀品〉、〈觀馬王藏品〉、〈本行品〉、〈觀像品〉、〈念七佛品〉、〈念十方佛品〉、〈觀佛密行品〉等共十二品。此經經意,由經末阿難所問可明,經曰:「爾時,尊者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此法之要當云何持﹖』佛告阿難︰『此經名繫想不動,如是受持。亦名觀佛白毫相,如是受持。亦名逆順觀如來身分,亦名一一毛孔分別如來身分,亦名觀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諸智慧光明,亦名觀佛三昧海,亦名念佛三昧門,亦名諸佛妙華莊嚴色身,亦名說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果報所得微妙色身經,汝好受持慎勿忘失。』」可見經中教導其父及姨母以安住觀佛三昧,並說此三昧功德深廣,能圓滿成就佛身、佛德。
本經屬於念佛三昧的法門,而其中所開示的念佛法門主要是以四種念佛(稱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中的「觀像念佛」為根本,所以先觀察佛陀的三十二相,其次觀佛的色相與心念,其次觀佛的四威儀等,然後證入念佛三昧。
本藏收錄與龍王相關之經文如下:卷一〈六譬品第一〉金翅鳥食龍之果報,並以此鳥王不壞之心勉念佛者之心當如是之經文。〈序觀地品第二〉如何名為觀諸佛境界除了觀佛教法外,即觀佛三十二相,可得三昧可得見佛,其中摘錄與龍相關之相來形容佛身者之經句,如: 以「龍王髮婉轉相著」形容如來肘骨相好等。卷二〈觀相品第三之二〉摘錄釋迦菩薩成道前,魔王波旬發動無量魔軍、惡龍襲擊菩薩,又以魔女前往誘惑菩薩,欲壞其道行,菩薩以眉間白毫光明降魔之因緣。
卷三〈觀相品第三〉此中宣說云何觀如來廣長舌相?明如來舌者,是十波羅蜜十善報得,舌放光明,於光明中化佛化龍等相關經文。卷四〈觀相品第三之四〉續觀如來諸相好——如何觀如來臍相,觀臍相光明遍照十方諸有情中等,收錄有關龍王相關之經句。卷五〈觀佛心品第四〉中宣說佛心如紅蓮華,蓮華葉間放八萬四千諸白色光,遍照五道眾生,於光中見受苦眾生,即明地獄眾生所受苦難及受苦因緣。本藏收錄地獄中有龍相關之經句。卷六〈觀四威儀品第六之一〉摘錄:佛陀欲從閻浮提上昇至忉利天為母說法,難陀、跋難陀、阿耨達多、娑伽羅龍王等四大龍王,各持七寶詣持地所,奉上七寶,為佛世尊作三道寶階,左白銀、右頗梨、中黃金。從閻浮提金剛地際上忉利宮。
摘錄卷七〈觀四威儀品第六之餘〉中,龍王相關經文:那乾訶羅國毒龍與羅剎亂行,使國中飢饉疾疫歷四年不止。王祈佛陀哀愍,至那乾訶羅國,古仙山薝蔔華林毒龍池側,青蓮華泉北羅剎穴中阿那斯山巖南等降伏羅剎與諸龍事蹟,並為諸龍於石窟中留下佛影。
《菩薩瓔珞經》又名《現在報經》,為姚秦‧竺佛念所譯,全文共有十四卷四十五品,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T16, No.656)。本經以瓔珞為喻,闡明菩薩以十種功德莊嚴其體的義理,廣說種種大乘菩薩行之法門。本藏摘錄卷二〈龍王浴太子品第四〉及卷十二〈釋提桓因問品第三十五〉等與龍王相關之部份經文:〈龍王浴太子品〉是描述佛陀降誕人間時,摩那斯龍王、文驎龍王、伊羅鉢龍王、阿耨達龍王等八十四億諸龍,皆來雲集,請求佛陀准予其奉瓶供香湯為佛陀浴除世塵,佛陀並為諸龍宣說法要。〈釋提桓因問品〉描述佛陀以如下譬喻:龍王隨著諸天不同福德故,使諸龍降雨七寶,以不同諸寶為譬喻,而使釋提桓因了悟:亦不有龍,亦無寶物,一切萬物皆空、皆寂,愚惑之人自生識想,而體悟菩薩如幻三昧。
《金光明經》,其有三種譯本:一、北涼曇無讖譯,四卷,題曰《金光明經》。二、隋寶貴等取前譯補譯,合入其缺品八卷,題曰《合部金光明經》。三、唐義淨譯,十卷,題曰《金光明最勝王經》,三譯中此經在最後,故經文義理最為周遍具足。本經從探究佛陀壽命無量而達最高峰的〈壽量品〉開始,是讚嘆理之體證者的德行;在金鼓光明中展開〈懺悔品〉的說法,是敘述滅除背理妄動所生罪障的妙行。其餘諸品也大致順此理敘說自行及化他的兩面向。實際上法性中道之理法界宇宙之至理、不離萬有的本體,其貫穿三世無始無終,遍於十方而無邊際。而後流通分廣說諸天護世、增財、益辨、除災、顯經利益、授記、除疑等,使本經成為守護國土的重要經典。本經與《法華經》、《仁王般若經》同為護國三大經,在尼泊爾亦被視為九部大經之一。
北涼‧曇無讖所譯,全文共四卷,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T16, No.663)。本藏摘錄卷二〈四天王品第六〉、卷三〈鬼神品第十三〉及卷四〈囑累品第十九〉等與龍王相關之部份經文:其中描寫四大天王及諸大龍王發願守護本經,世尊咐囑其守護修持本經之行者。
《合部金光明經》,為隋‧寶貴所合入;北涼‧曇無讖所譯,全文共八卷,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T16, No.664)。本藏摘錄卷五〈四天王品第十〉、卷七〈鬼神品第十八〉及卷八〈付囑品第二十四〉等與龍王相關之部份經文。
《金光明最勝王經》,為唐‧義淨所譯,全文共十卷,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T16, No.665)。本藏摘錄卷五〈四天王觀察人天品第十一〉及卷七〈如意寶珠品第十四〉等與龍王相關之部份經文。
《楞伽經》在漢傳佛教中有三種漢譯經典,最早是劉宋求那跋陀羅譯的《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經文有四卷全一品;其次為元魏‧菩提留支所譯的《入楞伽經》,全文共十卷十八品,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T16, No.671);最後是大周‧實叉難陀所譯《大乘入楞伽經》,共有七卷十品經文,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T16, No.672)。
本經為印度佛教法相唯識系與如來藏系的重要經典,內容闡述「諸法皆幻」之旨趣。禪宗的初祖達摩祖師即是以此經授予弟子來印心,以四卷《楞伽經》授慧可,並云:「我觀漢地,唯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慧可對此經進行自由闡發。慧可門徒亦持此經,遊行村落,不入都邑,行頭陀行,主張「專唯念慧,不在話言」,實行以「忘言、忘念、無得正觀」為宗旨的禪法,逐漸形成獨立的派別,而被稱為「楞伽師」,並成為以後禪宗的先驅者。
本藏摘錄《入楞伽經》卷一〈請佛品第一〉與龍王相關之部份經文。及《大乘入楞伽經》卷一〈羅婆那王勸請品第一〉與龍王相關之部份經文:
佛陀於大海龍王宮說法七日之後,度至南岸。當時有無量那由他釋梵天王、諸龍王等,無邊大眾悉皆隨從佛陀向海南岸。爾時,佛陀遙望觀察摩羅耶山楞伽城,光顏舒悅如動金山,煕怡微笑而宣告大眾,將於摩羅耶山楞伽城中為羅婆那夜叉王上首宣說勝法。
《大乘同性經》,亦名《一切佛行入智毘盧遮那藏說經》,梵文為 Mahāyānābhisamaya-sūtra,為北周‧闍那耶舍所譯,全文共二卷,又稱《同性經》、《佛十地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T16, No.673)。其同本異譯者有唐‧地婆訶羅所譯的《證契大乘經》,全文共二卷,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T16, No.674)。本經主要敘述佛於大摩羅耶精妙山頂說法,毘毘沙那楞伽羅剎王至佛所請問眾生名義、業的種類等問題,佛為其解說聲聞、辟支佛、菩薩、如來雖皆有十地差別,猶如小川入大海一樣,一切諸法皆入毘盧遮那智藏大海,同住真如清淨法性,會中毘毘沙那楞伽王因之發起無上菩提心,並得佛授記將得阿耨菩提。本藏摘錄此經及同本異譯之經典的卷一及卷二部份經文。經文中主要說明海龍王見毘毘沙那楞伽王得佛授記後,問佛依何得佛授記?佛為其說楞伽王過去世之因緣以明證今日發心授記之果。
《正法念處經》,為元魏‧般若流支所譯,經文共七十卷分為七品,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T17, No.721),音譯薩怛囉麻悉麻囉地烏婆薩怛拏拏麻蘇怛囉,又作《正法念經》。本經敍遪外道以身、口、意三業諸問題,質問新出家的比丘,新學比丘無法回應,於是佛陀為諸比丘廣說「正法念處法門」,闡明三界六道之因果關係,並教導比丘應安住於正法,觀察六道生死因果,生起厭離之心。
本藏摘錄卷十八〈畜生品第五之一〉、卷十九〈畜生品之二〉、卷二十〈畜生品第五之三〉、卷二十一〈畜生品第五之四〉、卷六十八〈身念處品之五〉及卷六十九〈身念處品之六〉等與龍王龍女相關之部份經文。
本經中對龍族之業報因緣,有詳盡的描述。
〈畜生品>中描述投生為龍之業因,若多行瞋、癡生大海中,深萬由旬,受毒龍身。諸龍中亦分為守護世界之「法行」善龍與破壞世間之「非法行」惡龍。法龍王所住之處,常雨熱沙,熱如熾火,焚燒宮殿及其眷屬,皆悉磨滅,滅已復生。
卷十九〈畜生品之二〉、卷二十〈畜生品第五之三〉、卷二十一〈畜生品第五之四〉,描述阿修羅王為與諸天神戰鬥,欲削弱天道勢力。而在地獄、餓鬼、畜生、修羅、天、人等六道存有中,人之存有為六道勢力消長之關鍵,阿修羅王心想:「若諸世間不順法行,阿修羅勝,天眾則退;若諸世間修行正法,天眾則勝,悉能破壞阿修羅軍。」因此,阿修羅王與諸非法行惡龍聯合,使諸惡龍興起地動等天災,使人間動亂,意欲透過殄滅人界使天界勢力消退。但因當時人間「人順正法,孝養父母,恭敬沙門、婆羅門、耆舊長宿」,因此增長天眾,減損阿修羅,天界勝利,阿修羅界及諸惡龍慘敗。如本經意旨闡明六道之因緣果報。
卷六十八〈身念處品之五〉及卷六十九〈身念處品之六〉,說明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於閻浮提之外,有羅剎所居之羅剎渚,及諸阿修羅、諸龍、龍女遊戲其中的摩醯陀大山。欝單越(北俱盧洲)有離瞋婆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齒毒龍耀大電光,興雲普覆,隨順行法等七千大龍王,順時降雨。
《佛說罵意經》,為後漢‧安世高所譯,全文共一卷,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T17, No.732)。《閱藏知津》云本經經文「多似律中語,及雜說一切善惡法」經中所述身語意之善惡業中,以意為最重,也是最先起善惡念的,因此佛陀要修行者覺意知意,遠離不善意念,善守意念向道。本藏摘錄卷一部份經文,主要是描述四種墮入龍身的四種因緣,即多布施、多瞋恚、易輕人及自貢高坐等四事。
會員個資權益條款/會員服務條款
歡迎您加入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網路書店的會員(以下簡稱全佛文化),增進會員的福祉及保護個人隱私是我們最重要的經營理念。以下的條款請您耐心閱讀,以便能夠確實保障您的權益。
一、個人資料權益保護告知事項
由於「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在取得您的個人資料時,需告知下列相關事項並得到同意。
(一)取得之目的﹕為了用來記錄客戶的個人訂單以及配送商品的用途、最新特惠訊息及提供會員個人化之推薦服務。
(二)取得之內容﹕姓名、聯絡方式......等,詳如會員資料表。
(三)運用個人資料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1. 期間、方式:提供個人資料後,以電腦或其他方式持續給與關懷與服務。
2. 對象、地區: 全佛文化、與全佛文化有業務往來者及地區。
(四)就提供之個人資料,行使查詢、閱覽、複製、補充、更正,您得登入會員中心自行辦理;停止蒐集、處理、運用或刪除及無法登入會員中心,需提出證明資料向客服中心申請辦理。但法律另有規定者,得不依您的請求辦理。
(五)可自由選擇是否提供個人資料,若拒絕提供所需之個人資料或提供不完全時,全佛文化-網路書店提供之關懷與服務可能有所疏漏。
二、個人資料安全注意事項
保護會員的個人隱私是全佛文化-網路書店重要的經營理念,在未經會員同意之下,我們絕不會將會員的個人資料提供予任何無關之第三人。
(一)為了確實保護會員的個人隱私,我們全程使用SSL128bits最高等級加密,絕不會將您的會員及購買資料洩露給第三者,所以會員、消費者可以放心在本商店購物。
(二)會員請妥善保密自己的網路密碼及個人資料,不要將任何個人資料,尤其是網路密碼提供給任何人。在使用完網站所提供的各項服務功能後,務必記得登出帳戶,若是與他人共享電腦或使用公共電腦,切記要關閉瀏覽器視窗。
三、服務會員事項
(一)提供會員資訊﹕透過各種電子雜誌、電子郵件、郵件、電話等,提供各種資訊與服務。
(二)提供會員個人化專屬服務﹕就會員購買紀錄、心靈網路書店網站之瀏覽紀錄、所瀏覽之內容或廣告及其他關連事項、針對民調、活動、留言版等之意見、使用服務之內容,依客戶之個人屬性,進行個人化之分析作業、以便提供會員專屬之服務。
(三)回覆客戶之詢問﹕會員可以使用電子郵件、郵件、傳真、電話或其他任何直接間接聯絡方式向全佛文化-網路書店提出詢問,或與客服中心聯絡,我們會在最短時間回覆。
四、其他
(一)配合交易行為﹕會員對商品或勞務為預約、下標、購買、參與贈獎或其他交易時,我們為了完成商品配送、勞務提供、價金給付及相關之服務等,而請會員配合回答詢問或其他完成交易所必要知行為,會員均應配合。
(二)對於其他服務提供者之個資提供﹕會員對其他服務提供者之商品或勞務為預約、購買、參加贈獎活動或其他交易時,我們只在該交易必要範圍內,將會員之個人資料提供予該服務提供者,並由該服務提供者負責管理個人資料。我們會以規約課予服務提供者擔負保障會員隱私之責任;並告知其侵害會員權益,將有民刑事責任。但無法保證服務提供者會必然遵守。詳細內容,請向各別服務提供者洽詢。
(三)提供個人化專屬服務時,亦可能於上述規定之目的以外,利用個人資料。此時將在該個人化專屬服務之網頁載明其要旨並取得您同意。
隱私權保護/隱私權政策
全佛文化網路書店(http://www.buddhall.com)為一提供線上交易服務之網站,為保護網站使用者所提供之個人資料,故制定下列條款以為隱私權保護:
一、使用者資料之蒐集目的:
此資料的蒐集目的,係為確認於全佛文化網路書店進行交易服務行為,或取得資訊的使用者,其身份確認及提供有關服務之用,範圍如下:使用者應全佛文化網路書店之要求而留存之姓名、地址、電話、電子郵件帳號等個人資料。
二、使用者資料的使用:
經過讀者同意所登錄的資料,只作為寄送商品、連絡讀者、訊息傳遞、內部分析或商業服務用途,絕不提供任何第三人使用或移作其他用途。
但如在下列情形下,全佛文化網路書店可能將個人資料提供予第三人使用。
為了提供服務或優惠權益,需要提供第三人使用會員資料時,本網站將充分說明後,由會員自由選擇是否接受此優惠服務。
司法單位要求提供特定個人資料,將在司法單位正式程序下,作必要的配合。
三、個人資料之修改:
使用者可隨時利用帳號和密碼更改所輸入個人資料。但交易記錄、付款資料所留資料,則不在此範圍內。
四、資料之安全保護:
全佛文化網路書店將盡力以合理之技術及程序,保障所有資料安全。
五、網頁的使用:
為服務使用者,全佛文化網路書店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連結,使用者可經由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全佛文化網路書店並不保護使用者於該等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六、隱私權保障條款的修正權利:
本條款將因應科技發展、相關法規之修訂或其他環境變遷之因素而作適當的修改,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的立意。該修改過之條款亦將立即刊登於網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