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幼年時期
首先,我們大眾的這位上師,是奉行世尊薄伽梵(即佛祖釋迦牟尼)教法的大德,他對世間一切眾生,即使是與他沒有緣份的,也充滿溫和慈悲之心,在很多世之前,他就已經完成了各種偉大的菩薩行,各種共通的以及不共的現證功德珍貴資糧,充滿了他心中的寶庫。這位我等不應直稱其名諱的上師,在無數劫之前,即已圓滿獲得十地成就泝,成為聖者觀世音菩薩,這位高僧大德復又降生為與我等同類而來利益眾生,這是肯定無疑的事實。
在西方極樂世界,正等覺無量光佛以大慈悲利益眾生故而入於禪定,由他的右眼中化現出聖者觀世音菩薩,由他的左眼中化現出天女度母。尊勝觀世音菩薩發願利益眾生,以慈悲眼遍視三界有情眾生,見眾生都處在火坑一樣的輪迴苦難中,心生悲憫,流下了眼淚。他的右眼眼淚成為天女度母,他左眼的眼淚成為金剛忿怒度母。她們對觀世音菩薩說:「善男子,我們二人願作為你利益眾生時的助伴。」說完復又沒入觀世音菩薩的左右眼中。
就在此時,部主無量光佛降臨觀世音菩薩的頭頂上,入於被稱為放射無數光明的根本禪定,為聖者觀世音菩薩利益如虛空般廣大無邊的有情眾生界,而授以灌頂。無量光佛身上放射出無量光芒,每道光芒的尖端上有觀世音菩薩、兩位度母、六字真言等,總數多至與眾生數量相等,以此來利益眾生。
觀世音菩薩如此利益眾生,但是受輪迴之苦的有情眾生,其數量並沒有什麼消長。看到這種情形,觀世音菩薩祈願說:「我願在世間輪迴未空之前,一直利益眾生,願我具有千手千眼,千雙手成為一千個轉輪王,千雙眼成為賢劫千佛,對眾生隨類教化,給以利樂!」說完此願後,觀世音菩薩即變為具有千雙手,而千雙手掌上有千雙眼,還有十一張臉的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如此,無量光佛和觀世音菩薩師徒以及兩位度母等天女,在各個不淨世間中,或者化現為轉輪王,或者化現為一方帝王,或者化現為帝釋天或大梵天等天神之身形,或者化現為菩薩、在家俗人、出家人的形相,總之,以適合於應受教化眾生的觀想身相,出現在各地,其變化難以計量,就猶如天空中的一輪明月,在大地上的各個海湖水塘中,同時清楚無誤地顯現出自己的身形一般。
其中,在我們吐蕃地域,也有觀世音菩薩化現的國王松贊干布等歷代許多王者及大臣,以及無量光佛化現的許多弘傳佛法的上師、堪布等降世,興建拉薩大昭寺等許多寺院,並建立僧團,利益佛法。在後期還有無量光佛為此而化現的偉大化緣僧(指宗喀巴大師),以及我們這位觀世音菩薩所化現的執掌教法之著名上師(即一世達賴喇嘛),在拉薩大昭寺等寺院,建立被稱為「默朗欽莫」(祈願大會)的法會,敬獻使佛及佛子們歡悅的供養,完成弘揚佛法的功業。
尤其是在吐蕃地方的佛法發生大起大落的時期,我們眾人的上師││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在吐蕃地區的北部叫做「仲」(vbrong)的地方,在當地四個氏族之一的「仲額爾巴」(vbrong-ngar-pa)氏族中降生為仲敦巴.嘉哇迥乃(vbrong-stonpa-rgyal-ba-vbyung-gnas)沴,他從印度迎請無量光佛化身的班智達迪班噶熱室利扎那(即阿底峽尊者)沊,與白度母、綠度母一起在吐蕃地方使佛法大為顯揚。
後來,仲敦巴.嘉哇迥乃又在吐蕃地區南部叫作古爾瑪(gur-ma)的牧區,轉生為我們的這位難以直稱其名諱的上師(即一世達賴喇嘛),其顯明佛法的事業正是本書下面要講述的內容。此種轉生的緣故,是毫無疑義的。在這方面我聽到過許多令人信服的歷史故事。特別是上師本人曾經說過,他第一次從拉堆(la-stod)到曲巴爾(chu-bar)去時,住在納塘的一個晚上,在夢中得到「你與無量光佛的功業相等」的授記,他謙說他其實並沒有那麼大的功業。
此外,在建造觀世音菩薩的緞繡像時,上師在扎什倫布寺的大經堂中說:「我現在向這些工匠們說的是國王遺教中的那些話(指《五部遺教》中松贊干布建大昭寺時吩咐工匠的話),我這一輩子中沒有向別人說過,你要注意聽!」另外,他還一再對我們說:「度母答應護持我的徒眾,並且立過誓,因此你們應向尊勝度母祈請發願!」
另外,當上師在洛欽(大譯師)突結貝哇(lo-chen-thugs-rje-dpal)身前聽受《噶當書》沝的教誡時,上師問這些教誡是從何人那裡請求的,洛欽突結貝哇說:「我是從曲科崗巴.曲傑僧格堅贊(chos-vkhor-sgang-pa-chos-rje-seng-ge-rgyal-mtshan)那裡學來的,他是仲敦巴大師的轉生。」上師(一世達賴喇嘛)說:「這樣的話,他與我的傳承非常接近。」洛欽突結貝哇感歎說:「這樣我確實積了大福德了,我從仲敦巴那裡聽受的,又傳給了仲敦巴大師!」
除此之外的這一類故事還有許多,本書在後面也會多次附帶提及,讀者若欲詳知,請參閱《噶當書》及《國王遺教》沀等。不過,由於這些事情的含義,照一般人的思維方法難以理解,又由於我等眾人的信仰力及思維能力低下,只能按照自己的品性及緣份去觀察,而上師本人對於此事(即一世達賴喇嘛的歷次轉生情形)並沒有親口直接講說過,所以本人在此也不能詳細描述。
雖然如此,我還是在本書中,把上師的那些按一般人共通思維所能理解的事跡,依照自己的理解,加上自己對上師的信仰,反覆思量,編寫成冊,以悅樂具有善緣之眾生。
以下是我所聽到的上師的生平事迹。
關於我們這位尊勝上師(一世達賴喇嘛)誕生的地方,以前一些人說,他們家族是早先從康區遷來的牧民,住在薩迦派的古爾袞(gur-mgon)的噶美如哇(dkar-me-ru-ba)地方,所以被稱為古爾瑪如哇(gur-ma-ru-ba)。據上師自己說:「有一個名叫做貢如仁邦(gung-ru-rin-spungs)的僧人,對我說他與我同一姓氏,這樣看來,叫古爾瑪如哇是音訛,應該是叫做貢如如哇(gung-ru-ru-ba)。」上師出生的牧區,是在薩迦寺的附近,是佛法興隆、賢哲輩出的賽(srad)地方泞的一條山溝,是霞(zha)和班寧(ban-snying)兩地之間的拉熱(lha-ra)地方。
上師的父親名叫貢布多吉(mgon-po-rdo-rje),他英勇幹練,富有資財,慷慨好施,受眾人敬重,熱心佛法。上師的母親名叫覺莫朗吉(jo-mo-nam-skyid),為人正直善良,眾人一致稱讚她是瑜伽母,拉達克人稱她為瑜伽母森澤(rnal-vbyor-ma-sun-khres)。父母雙親共生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上師是第三個兒子。
關於上師的族姓,總概來說,古爾瑪如哇家族分為四支,即額爾巴(ngar-ba)、米楚巴(mi-sprug-ba)、充楚巴(tsong-sprug-ba)、色措(bsags-tsho)等,上師的家庭屬於額爾巴,由於是額爾巴氏,所以和仲敦巴.嘉哇迥乃是同一族姓。
與上師家族分支系屬相同的共有上千人,家族世系未曾斷絕,而且親戚及表親眾多,在這些親戚中,先後出過許多在家、出家奉行佛法的人。上師正是在這樣良善繁盛的家族之中,於(第七饒迥)陰鐵羊年(明洪武二十四年,西元一三九一年)出生在上述的拉熱地方。
上師誕生之時,頭如寶幢,額頭寬廣,鼻樑高起,腰部細長,五官端正,膚色潔白如蓮花,相好端嚴,絕異於世間之凡夫俗子。眾人見了,都十分喜愛,為其起名為白瑪多吉(pad-ma-rdo-rje 意為蓮花金剛)。
關於上師誕生情形,他自己曾說:「當初我出生那天的夜裡,有盜匪來搶掠牧民,母親將我藏於石縫中,然後逃走。第二天人們返回尋找時,看到有一隻大烏鴉在守護我,不讓其他的烏鴉和動物傷害我,所以嬰兒的我沒有死去,還好好活著。有一個老奶奶說:『啊!這定是守護小兒的守護神,所以小兒沒被盜匪攜走,其母也未被盜匪抓走,要是危害人的鬼怪,就不會來保護小兒。』於是她抱起我逃走了。人們有這樣的說法,我自己腦海中也有這樣的記憶。那隻烏鴉當是吉祥依怙(護法)的化身,吉祥依怙後來還說起當時救護我的恩德,並多次對我說:『你這樣的執掌教法者要依靠我這樣的護法神!』」這真是難以思議的奇蹟。
上師出生之後,還在幼兒的時期,他就與普通的兒童不同,他自覺地摒棄放逸的嬉戲,對各種有罪過的行為能自行禁絕;也具有無量智慧,自然地追求佛法,表現出菩薩的偉大行為。他常集合與他年齡相仿的兒童,自己對他們做講經說法的模樣,還談論建造佛像、佛堂、講經、法會之事。他整日做此等善事,手腳少有空閒,這是他的自然天性,猶如其他兒童出生之後即會食奶,不學自會一般。
上師的父母遭盜匪搶劫,財產盡失,無法安立放牧帳蓬,於是到喀多(kha-stod)等村莊中暫時寄住謀生。在這期間,就如班智達迷底(pandida-smri-ti)初到吐蕃時的情形(班智達迷底,為印度佛教學者,十世紀後期因尼泊爾譯師巴德瑪茹箕的邀請到西藏傳法,後巴德瑪茹箕病故,班智達迷底不懂藏語,流落在後藏達那一帶,靠為人牧羊為生。後來他學會藏語,在前後藏及康區傳法授徒,他的弟子中最著名的為賽尊,是仲敦巴早期的老師。),上師曾給村民們充當牧童,以此利樂眾生。
當時他們全家住在一個叫堅嘎(rtsen-dkar)的村子裡,上師年僅五歲,他每天自己到另一個地方去。有一天他的一個姐姐前去查看,見他在許多石頭上書寫嘛呢咒語(六字大明咒),並動手將其刻出。姐姐問他:「這是做什麼?」他說:「這是為我的父母淨除罪業。」姐姐說:「父母親現在不是還活著嗎?」他說:「我有許多父母,有的已經死了,有的還沒有死,我是為他們全體淨除罪業。」據說他當時刻有嘛呢咒語的石塊至今還存在。
那之後,上師母子們去到一個叫喀多同曼(kha-stod-mthong-smon)的地方,上師為當地一家富裕人家放牧山羊,他在一個山嘴的崖壁上,繪畫並刻出許多六字真言、密咒三根本字及「呼」、「森」等字,以及傘蓋、幡幢、飛幡等供佛法器的圖形。這些經咒圖形至今在當地仍可看到。後來他們家又到一個叫做秀絨(zhugs-rong)的村子居住,他在那裡又做了許多利樂眾生的事情。以上這些,後來上師曾親自對洛本強貝(強曲班覺byang-chub-dpal-vbyor)講過。
此後,上師一家到納塘溝口一個叫格頂(dge-sten)的村子居住。上師七歲時,其父去世。當時上師手抄了一部《藥王佛經》(ston-pa-sman-pavi-rgyal-povi-mdo),並說:「這是為我的父親淨除罪業。」這部經現在保存在上師手抄經籍之中。
當時,因為父母貧窮,上師到納塘寺(snar-thang-dgon-pa)泀向僧眾乞討,他穿著一件黃色袈裟,剃了頭髮前去,因而被眾人稱為「尊窮阿覺(背誦經文的幼僧)」。上師曾經說:「我這一輩子沒有穿過黑色的或沒有染過色的衣服。」
當時擔任納塘寺第十四任法座(堪布)的精通五明的高僧名叫珠巴喜饒(grub-ba-shes-rab),他被認為是藥王佛的化身,他知道上師將來會成為執掌教法的殊勝大德,於是在一次上師到納塘去乞討時,把上師叫到他身邊,對上師說:「你不要這樣作,比丘的資財對於在家俗人來說十分沉重,所以在你具備出家所需的資具之前,你先成為一個近事男,是很必要。」於是給上師授了近事戒,所起法名與上師幼時名字相同,因此人們稱上師為「尊窮白多( btsun-chung-pad-rdor 即幼僧白瑪多吉)」。後來有人向上師詢問:「你前世曾在尼泊爾降生為班智達白瑪瓦齊爾(Padma-vajra),情形如何?」上師回答說:「我這一輩子在幼年時的名字就叫白瑪多吉,瓦齊爾即是多吉之義(梵語Vajra和藏語 rdo-rje 俱是金剛之義)。」
後來納塘寺的堪布對上師說:「眼下你應學習各種知識的根本,即學習讀書寫字。」先把他託付給教誦讀的老師甲敦贊扎巴(rga-ston-tsandra-pa)學習,當時有數百名學生跟隨甲敦贊扎巴學習,而上師稍作學習之形,即對誦讀無礙精通。於是甲敦贊扎巴說:「現在,你比我還要精通誦讀了,請你教導我的學生們吧!」於是上師從那時起,就以誦讀教導那些學生們。後來堪布又把上師託付給當時教文字的老師釋迦貝(shakya-dpal:),上師稍事學習,就精通了各種文字,包括梵文、藏文、蒙古字等,印度的文字中包括蘭札體(即天城體)、吠陀,藏文中包括楷書、草書、珠匝體、鏤空字、圓體字等。
上師這樣精通了誦讀和文字學,並且在他出家以後,曾在納塘寺教授誦讀和文字學,護持學生,因此他在當時還被人們稱為「本益根敦珠」( dpon-yig-dge-vdun-grub即講授文字學的根敦珠)。至於上師擅長文字書寫的事例和範本,他在聽法和修習時曾將大部分聽習的經論親手抄寫,他到曲拔爾(chu-bar)等地方時,他每到一處佛殿,都要獻上柱面幡、傘蓋、幡幢等,並親手為這些物品各寫下一份目錄。後來扎什倫布寺內菩薩的名號及六字真言等,尤其是佛殿內的梵文經咒等,多數也是上師的手 。上師自已也曾親口承許,他所書寫的文字,從沒有缺字、多字、錯字等訛誤出現,這是無可懷疑的事實。
遍知一切之上師根敦珠巴貝桑布傳━━奇異寶串之第一品幼年時期至此結束。